[实用新型]零污染自发电电车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1305.6 | 申请日: | 2008-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60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德巍;麦振好 |
主分类号: | B60L8/00 | 分类号: | B60L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206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染 发电 电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制造风能并将之转换为电能的机动车辆,即一种可以在无风时制造风能、有风时可以控制风向,主要以风能为动力源的零污染自发电电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车辆主要是以燃油、气、电或光为动力,如汽车、氢燃料电池车、充电电动车、有(无)轨电车及电力机车等。
风在通过狭长管道后,风力会增大。这种现象物理学中称之为“管道效应”。枪膛的长短,会影响子弹射程的远近,是管道效应的一种体现;无风的天气,人站在窗口或走廊的入口处,会感到扑面的凉风,也是管道效应的另一种体现形式。
把这种“管道效应”,应用于行驶的车辆上,将会把车辆运动中的迎风阻力,变为宝贵的风能。通过增设于车身上的管道和风力发电机,把这些风能进一步转换为电能,以补充车辆行驶所消耗的电能或作他用,将是很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污染环境,而且成本低廉的发电装置。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零污染自发电电车。其特征是:这种车辆的车身上,装有管道和风力发电机,在车辆行驶时,运动的车辆与空气产生的强气流,经管道集中、定向、放大后作用于风力发电机上,强气流(即风能)所具有的机械能被转化为电能。
所说的管道,可以是圆柱形、半圆柱形等多种几何形状,也可以是长方形。
所说的管道,与车身的联固方式有多种,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铆固,还可以是强力磁铁吸附于车子上(类出租车的标识牌)。
所说的风力发电机,其叶片可以是轴流风扇,也可以是离心风扇。
所说的风力发电机,可以装在车身内部,也可以装在车身外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零污染自发电电车,发电的动力来自行驶中不断产生的风能,可以把收集到的风力调控放大后,经风力发电机转换为电能,以达到环保、开发新能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部件主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部件侧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部件主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中可见:管道(1)、分风板(3)、转轴(4)、风机2、车身(5)、管道(6)、车轮(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6、7所示:这种零污染自发电电力,与现有的充电电池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电力机车的主体相似,也是由车身(5)、车轮(7)等构成。所不同之处在于:这种零污染自发电电车,在车身(5)的车底盘、车顶及车身两侧,还分别装有管道(1)和管道(6)。同时在各管道的出风口(朝向车尾的一端)处,还装有风力发电机(2)。
在管道(1)的进风口(朝向车头的一端)上,以转轴(4)把分风板(3)与管道(1)联结在一起。由于管道(1)的进风口设计为半圆形,分风板(3)又处于进风口的中心线部位,所以无论车辆处于偏风、正向逆风状态,均可保证管道(1)能够最大限度的收集风能。分风板(3)和转轴(4)在此起到关键作用,即:随着风向的变化而自动调节自身向左或向右偏移,使进风口永远保持正对风向。分风板(3)的工作原理与风向舵相同。
车身(5)左右两侧的管道(6),则未安装分风板(3)。由于管道(6)位于车身(5)的两侧,所以在逆风行驶时,两个管道6可同时收集并定向风能。在偏风状态下,也能保证至少有一个管道(6)处于满负荷收集风能的工作状态。
当车辆在行进途中与空气产生相对运动,经由各管道(1)、(6)收集、调控风向后放大风力,作用于管道端出风口处的风力发电机(2)的叶片上,风力的机械能被转化为电能,即可补充车辆工作所耗费的电能。
本例中的管道(1)、管道(6),与车身(5)的联系方式有多种,比如铆固焊接,本例中采用的是强力磁铁吸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德巍;麦振好,未经吴德巍;麦振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13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