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能充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1250.9 | 申请日: | 2008-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30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郑广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海国;王艳春 |
地址: | 51811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能 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本电子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能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存在大量的能源浪费情况,例如电器排放的热量、汽车排放的高温尾气等,应对浪费的能量再利用以节约能源;另一方面,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广泛运用,需要充电电池及充电器配合实现长时间不间断的电力供应。现有的充电器一般只能在有电源的场合使用,在户外、断电、电源不配套等场合无法使用充电器为充电电池充电,由此带来极大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热能充电器,利用热能实现多种场合的充电。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能充电器,对充电电池充电,包括:将热能转换为电能,为充电电路提供电源的热电转换电源;和与充电电池连接,为其充电的充电电路。
优选地,上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三极管;三极管的发射极串接第一电阻后与热电转换电源的正输出极连接;三极管的基极串接第二电阻后分别与热电转换电源的负输出极和充电电池的负极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充电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热电转换电源的正输出极连接,负极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串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在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电阻之间。
优选地,上述充电电路与充电电池的连接采用充电端子或采用电池槽。
优选地,上述电池槽采用多用电池槽,配合包括AAA型、AA型、D型、C型和/或9V的充电电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能充电器,通过热电转换电池把热能转换为电能从而对充电电池充电,不但节约了能源,而且不局限于室内电源,应用场合广,为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路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功能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第一实施例,参照图1所示的热能充电器结构图,包括将热能转换为电能,为充电电路2提供电源的热电转换电源1和与充电电池3连接,为其充电的充电电路2。
基于上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第二实施例。参照图2所示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充电电路2将热电转换电源1产生的电能转换成充电电流给充电电池3充电,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串接第一电阻R1后与热电转换电源1的正输出极P+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串接第二电阻R2后分别与热电转换电源1的负输出极P-和充电电池3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充电电池3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热电转换电源1的正输出极P+连接,负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串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1的基极和第二电阻R2之间。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热能充电器与充电电池3连接后,热电转换电源1将热能转换为电能输出给充电电路2,充电电路2将电能转换为恒流电流给充电电池3充电,直到充电结束。
本实施例的热电转换电源1可采用热电转换电池实现,充电电路2与充电电池3的连接可以采用充电端子,也可以采用电池槽实现。电池槽可采用多用电池槽,配合AAA型、AA型、D型、C型和/或9V等多种型号的充电电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12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专用绝缘子更换卡具
- 下一篇:一种磁感应式液位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