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试色杯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1184.5 | 申请日: | 2008-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29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许敏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昱仁;许敏忠 |
主分类号: | D06B23/12 | 分类号: | D06B23/12;G01J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试色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试色杯,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试色机之中的试色杯,当试色杯容纳有欲染色的布料,可有效对布料进行完整且均匀的染色。
【背景技术】
请参照中国台湾公告第517726号新型专利案,现有的试色杯具有一外筒、一卷布器、一敲杆以及一上盖。该外筒可填有染色液,该卷布器是呈中空管状,在卷布器上贯穿形成有数个滤孔以供染色液进出卷布器,使用时可以布料卷绕于卷布器外表面,敲杆是置放于卷布器内,可在卷布器滚动或是敲击卷布器,产生冲击力道,令布料可以均匀被染色,外盖则可封闭外筒以避免染色液外泄。
然而,敲杆的有效敲击方向仅限于大致上沿卷布器的径向方向,无法对卷布器产生不规则方向的敲击,以致于卷布器的对布料的染色效率非常受限制,试色杯对布料染色的均匀程度亦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试色杯的染色效率受敲杆的规则撞击方式的限制,改良其不足与缺失。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试色杯,其可有效对布料进行完整且均匀的染色。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色杯,包含有:
一外筒,其上形成有一容室,在外筒一端形成有一开口端,另一端则为封闭端;
一卷布筒,为中空,设置在外筒容室内,在卷布筒上轴向贯穿形成有一中心孔,在卷布筒上径向贯穿形成有数个导流孔;
至少一撞珠,是以可自由滚动与跳动方式设置在卷布筒的中心孔中,撞珠可不规则方式撞击卷布筒;以及
一外盖,是以可拆卸方式盖合于外筒的开口端以密封外筒。
前述卷布筒内壁上形成有数个凸块以与撞珠互相干涉。
前述卷布筒内壁上设置有一螺旋线材以与撞珠互相干涉。
前述螺旋线材是为一弹簧。
前述卷布筒是以金属制造。
前述撞珠是以金属制造。
前述卷布筒的前、后开口端上分别固设有一塞块以避免撞珠掉落于卷布筒外。
借由上述技术手段,撞珠可沿轴向、径向或者其他偏斜方向而弹跳于卷布筒的内壁,对卷布筒造成丰富而频繁的各种角度撞击,令外筒内的染色液更能充分、频繁且均匀地透过导流孔来进出卷布筒,因此,具有撞珠的试色杯能够以更有效率且更均匀的方式对卷布筒上的布料进行染色,进而提高试色机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面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面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侧面局部剖视图。
(10)外筒 (11)容室
(20)卷布筒 (21)中心孔
(211)导流孔 (215)(215a)凸块
(30)撞珠 (40)塞块
(50)螺旋线材 (60)外盖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试色杯的第一实施例包含有:一外筒10、一卷布筒20、至少一撞珠30以及一外盖60。
该外筒10上形成有一容室11,在外筒10一端形成有一开口端,另一端则为封闭端,外筒10内可注入染色液以便进行染色程序。当使用时,外筒固定在试色机上,受到试色机驱动而转动或是摇晃。
该卷布筒20为中空,可以金属制造,设置在外筒10容室11内,与容室11内壁之间有间隙而可相对外筒10晃动与滚动,在卷布筒20上轴向贯穿形成有一中心孔21,在卷布筒20上径向贯穿形成有数个导流孔211以供染色液透过导流孔211进出卷布筒20。卷布筒20可透过冲压方式在其内壁上形成有数个凸块215以与撞珠30互相干涉,该凸块215是以虎口钳弯折导流孔211的边缘而形成。卷布筒20的前、后开口端上分别固设有一塞块40以避免撞珠30掉落于卷布筒20外。卷布筒20外表面可卷绕有一布料,染色液进出卷布筒20时也一并渗透布料而对布料染色。
该撞珠30可为金属制造,是以可自由滚动与跳动方式设置在卷布筒20的中心孔中,撞珠30可不规则方式撞击卷布筒20。
该外盖60是以可拆卸方式盖合于外筒10的开口端以密封外筒10。
请参照图4、5,本实用新型试色杯第二实施例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而该凸块215a是以冲压卷布筒20外壁的方式而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昱仁;许敏忠,未经陈昱仁;许敏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11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松紧褶皱机
- 下一篇:一种内传输转轴单元快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