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网络摄影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1179.4 | 申请日: | 2008-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83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朝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H04N5/225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摄影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络摄影机,尤其涉及一种可快速切换为自动对焦或固定焦距的网络摄影机。
背景技术
家用摄影机几乎是自动对焦,而只有专业型的户外摄影机有采取手动对焦。公知的网络摄影机同样的是有自动对焦及手动对焦两种,因为网络摄影机的自动对焦方式是模仿家用摄影机而来,而手动对焦是为了节省成本而非模仿专业型的摄影机。自动对焦的网络摄影机一直处于对焦状态,当一直处于对焦状态时,当然有其优点,譬如手持网络摄影机提取不同区域的图像时即不错。
然而当网络摄影机是固定在某一位置时,譬如使用者想在距离网络摄影机某一位置(假设是距离网络摄影机15cm的位置)展示手机给远端的使用者,接者移开手机,又大约15cm的位置展示刚买的鼠标时,在交换展示物品时由于有时有物品出现在15cm的位置,有时则无,因此持续的自动对焦,将使15cm的位置常常处于模糊的状态。又譬如使用者想展示一本书的部分内容给远端的使用者,在翻页的时候,由于也会触发自动对焦,当书本翻到另一页之后,远端的使用者必须等待重新对焦以便观看另一页的内容。
网络摄影机经常是属于放置于固定位置,而常使用的状态是对焦于某一位置一段时间而不希望再变焦(譬如上述所举的翻书的例子),这与传统的家用摄影机使用状况不同,因为家用摄影机经常使用的状况是使用者一直拿着家用摄影机。公知的网络摄影机仅是仿照家用摄影机的功能(采用持续自动对焦,或是采用手动对焦),但这样的模仿设计无法满足网络摄影机特殊使用状况,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网络摄影机以改善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网络摄影机,其可根据需求快速切换为自动对焦或固定焦距。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网络摄影机是用以提取外界图像。网络摄影机包括电路控制单元、焦距调整模块、焦距调整钮、图像提取模块与快门钮。其中,焦距调整模块具有自动对焦模式与固定焦距模式;焦距调整钮是与焦距调整模块电性连接,并且焦距调整钮与电路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焦距调整钮用以切换焦距调整模块为自动对焦模式或固定焦距模式;图像提取模块与电路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该图像提取模块用以将外界图像转换为图像信号;以及快门钮与电路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该快门钮用以送出画面提取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的一实施方式,当按压一次焦距调整钮后,焦距调整模块可于自动对焦模式与固定焦距模式之间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的另一实施方式,当持续按压焦距调整钮时,焦距调整模块是为自动对焦模式;当未按压焦距调整钮时,焦距调整模块是为固定焦距模式。
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根据需求快速切换为自动对焦或固定焦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网络摄影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网络摄影机的结构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网络摄影机
10 焦距调整模块
20 焦距调整钮
30 图像提取模块
40 快门钮
50 功能启用钮
60 指示灯
70 电路控制单元
80 镜头
90 连接线
92USB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以下请一并参考图1~图2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网络摄影机的实施例。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网络摄影机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网络摄影机的结构图。
本发明的网络摄影机1是可提取外界图像,以便拍摄静态画面或动态图像。网络摄影机1主要包含电路控制单元70、焦距调整模块10、焦距调整钮20、图像提取模块30及快门钮40。其中,电路控制单元70为网路摄影机1的控制中心,举例来说,电路控制单元70可由微处理器或逻辑电路所构成。焦距调整钮20与焦距调整模块10电性相连,并且焦距调整钮与电路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网络摄影机1是为USB网络摄影机,其具有USB接头92,可将网络摄影机1与外部计算机电性连接,网络摄影机1的信号便可传递至计算机做进一步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爱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11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防对讲系统中的二-四线转换电路
- 下一篇: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