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溢流式多隔舱加压釜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0237.1 | 申请日: | 200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15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茅陆荣;黄小华;张华芹;王希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森松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04 | 分类号: | B01J3/04;B01F7/16;C22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乐慧 |
地址: | 201323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溢流 隔舱 加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湿法冶金技术,更具体地说,关于一种溢流卧式多隔舱加压釜。
背景技术
随着湿法冶金工艺在环保、能源上的优势,湿法冶金已是冶金行业的主要方式,而随着国内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湿法冶金的关键设备:多隔舱卧式浸出加压釜,已经由于原来的10m3釜发展到了近900m3釜,直径由原来的1.6米发展到了5.3米,反应隔舱由原来的2-3个发展到了7-8个。
随着大型多隔舱加压釜的使用,原来的操作工艺及加压釜已不能满足现实安全生产的要求,造成了加压釜内底部和隔舱板底部积料、浸出效率降低、搅拌机械密封进料等严重工程事故,造成设备停车,严重的影响到了安全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安全生产的高效溢流式多隔舱加压釜。
本实用新型中的溢流式多隔舱加压釜包括有卧式加压釜釜体、多个搅拌器,所述两搅拌器之间隔开一段间隔距离设置在所述釜体上,并延伸至所述釜体内部,所述加压釜釜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和成品出料口,在所述每两个搅拌器之间设置有顶部开设有能调节大小的溢流孔并能使浆料从隔舱板顶部流过的隔舱板,在所述每块隔舱板的两侧形成有隔舱室,所述相邻两隔舱板的溢流孔存在有用于确保浆料在每个隔舱室内停留均等时间的落差,在每个搅拌器下方的釜体上对应开设有粗料出口。
所述溢流孔呈椭圆形、异弓形、等腰梯形。
所述隔舱板在其底部设有便于大颗粒物料通过的手孔。
所述相邻隔舱板顶部溢流孔的落差在50-250mm内。
所述溢流孔周缘设有能够移动的,用于调节所述溢流孔大小的溢流堰板。
所述搅拌器的数量为3-8个。
本实用新型中的溢流式多隔舱加压釜通过在隔舱板顶部开有能调节大小的溢流孔,并通过对溢流孔的形状、大小进行调节,使反应浆料在各个隔舱室内保留几乎均等的时间,从而使浆料在各隔舱室内有充足的反应时间,达到高效的浸出,提高了浸出效率;同时几乎均等的停留时间为浸出反应的多隔舱压力釜提供了可控化学反应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溢流式多隔舱加压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隔舱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隔舱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溢流式多隔舱加压釜包括有加压釜釜体14,在釜体14的顶部设有7个搅拌器1、2、3、4、5、6、7,搅拌器的个数也可以是3个、4个,一般在3-8个左右,根据不同需求而设置。其中搅拌器的驱动部分设在釜体14的顶部,用于搅动浆料的搅拌桨叶则置于釜体14的内部,由于搅拌器与加压釜釜体14的结合及其本身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另行说明。
在加压釜釜体14的顶部设有多个进料口15、16、17、18、19、20与成品出料口21,其中进料口15用于添加主要浆料,而其余进料口16、17、18、19、20主要用于添加辅助用料,比如用于调节压力、浓度及用于化学反应的催化剂等,此技术也为现有技术,不再另行说明。
釜体14内部在每两个搅拌器之间由隔舱板8、9、10、11、12、13形成多个隔舱室,其中隔舱板8、9、10、11、12、13直接与釜体14内壁固定连接,并在隔舱板顶部与釜体14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椭圆形、异弓形或等腰梯形的溢流孔29,如图2和图3所示,使相对较细的浆料从溢流孔29依次进入下一个隔舱室。在隔舱板的底部设有排尽孔30,用于清除釜体14时排出杂物,同时设有用于供大颗粒物料通过的手孔32。每块隔舱板上设置的溢流孔29周缘设置有可移动的盖板31,该盖板31为溢流堰板结构,可对溢流孔29的大小进行调节,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说明,在对溢流孔29大小进行调节的同时还可以对其形状进行调节,不过此调节是在浆料进入釜体14之前事先根据不同浆料调整好的,并且每相邻两块隔舱板的顶部溢流孔均存有落差t,落差t的范围在50至250毫米之间,以确保浆料在每个隔舱室内停留时间均等。在每个隔舱室内,与搅拌器数量一致的对应设置有粗料出口22、23、24、25、26、27、28,使部分相对较粗的固态物料从该粗料出口22、23、24、25、26、27、28分别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森松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森松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02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