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械构件间的铆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7842.3 | 申请日: | 200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19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庄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下逻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9/04 | 分类号: | F16B19/04;F16C35/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学堂;桑丽茹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构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铆合结构,尤指一种可避免机械构件铆合时内壁突出变形的机械构件间的铆合结构。
背景技术
铆合是一种机械加工作业中常使用的机件结合方法,其是将至少二欲结合的机械构件,以其外部表面相互套设或贴合,并对各机械构件施以一作用力,令各机械构件产生形变因而相互嵌固或扣抵,以达到紧密的结合。
如一轴承座与一套体的铆合,一般而言,套体是套设于轴承座的外部,其边缘与轴承座的表面相接触,铆合时,对套体的边缘施以一作用力,令套体的边缘往轴承座表面的方向弯折,然后逐渐陷入轴承座表面,令两者接触的表面产生一定的摩擦力而使套体与轴承座相互结合;亦或施以更强的作用力,令轴承座或套体表面进一步凹入形成凹穴,与套体或轴承座弯折的部分相嵌合,因而提供套体与轴承座更强的结合力而达到更紧密的结合。
由于部分机械构件如前述的轴承座,其一般皆具有较大的肉厚,故欲令其铆合时产生形变,是需要相当大的作用力才得以达成;此外,其产生形变的过程之中,若未妥善控制所施的作用力,则往往会使得该部分机械构件形变量超出预期而影响到内部零件正常的作动,或者造成内部零件的损坏;如前述轴承座内部的轴承,其若于铆合时施力太大,则很可能会导致轴承座内壁突出,而使得其内部的轴承产生移位或变形,影响到其枢转。
实用新型内容
为有效改善机械构件在铆合时可能发生的前述种种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机械构件间的铆合结构,其不仅令机械构件能够以较小的作用力来达到铆合,且不会对其内部零件造成影响或破坏。
为达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机械构件间的铆合结构,是于至少二相对设置的机械构件上进一步设置至少一铆合穴,该至少一铆合穴是成型于其中一机械构件上,位于该机械构件铆合时受力处的相对内侧,且具有一定宽度及深度。
如此减少该机械构件的肉厚,令该机械构件铆合时可藉较小的受力来达到变形,且令该机械构件变形时,至多突出于铆合穴的内壁,而不会变形突出于其内部容置构件空间的内壁,以避免影响到内部零件正常的作动,或者造成内部零件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铆合前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铆合后的侧面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轴承座 11容室
110轴承 12铆合部
120嵌槽 13铆合穴
20套体 21端缘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所示,以一轴承座10及一套体20的铆合为例,该轴承座10具有一端面、一容室11、一铆合部12及一铆合穴13,其中:
该容室11是位于轴承座10内部,容置有多数个轴承110,各轴承110是以其外部表面与该容室11内壁相贴;
该铆合部12是于该轴承座10一端端缘环绕突出成型,其环绕设有一嵌槽120;
该铆合穴13是环绕成型于该轴承座10端面上相对铆合部12的内侧,其是为具有一定宽度及深度的凹槽。
而该套体20是可与轴承座10相互套合,其一端的端缘21穿置于嵌槽120之内。
请参看图2所示,当铆合时,施工者可对轴承座10的铆合部12施以一作用力,令铆合部12往套体20端缘21方向抵紧,持续施以较大作用力后,该铆合部12可压抵该套体20端缘21一起产生变形,令轴承座10与套体20端缘21相嵌合,因而紧密的结合。
由于铆合穴13具有一定宽度及深度,故当铆合部12变形时,铆合穴13可容纳铆合部12在铆合时变形的部分体积,令该轴承座10于铆合时,其容室11内壁不会突出,而避免轴承110的移位或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下逻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下逻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78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工程机械用变速器
- 下一篇:一种夹具用薄型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