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向流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6482.5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39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欢;刘晓红;边广义;盛新一;王莉;杨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4/26 | 分类号: | B01D24/26;C02F1/28;C02F1/50;C02F1/52;C02F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014010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上向流过滤装置。该上向流过滤装置可应用于净环水旁滤、软水制备及除盐水处理预处理、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废水处理、浊环水过滤等领域。
背景技术
给排水处理技术中,过滤技术始终处于一个重要位置上,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过滤设备大体分为两大类,即自上向下流动的重力式过滤设备和自下向上流动的上向流式过滤设备。
自上向下流动的重力式过滤设备在下层滤料截留悬浮物颗粒作用远未得到发挥时,就需要停止过滤并进行反冲洗了,造成过滤周期短,滤速低,水头损失大的问题。
而自下向上流动的上向流式过滤设备的特点在于淤泥等可以因重力沉积在滤池底部,同时适于截留大量的絮凝颗粒。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上向流过滤装置存在下述缺陷,即在原水水质不稳定并造成过滤水质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不能进行灵活、简单、方便的调节,以保证出水水质。而如果采用组合型过滤设备,又造成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所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向流过滤装置。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进行灵活、方便的调节,提高出水水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向流过滤装置包括滤池和回流水系统。所述滤池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原水区、过滤区和滤后水储存区;所述原水区设置有原水进水口;所述过滤区设置有滤料层及位于滤料层上方的滤板和滤帽;所述滤后水储存区设置有滤后水导出口;所述回流水系统包括用于将滤后水回流至所述原水区的回流水管和设置在回流水管中的回流水调节装置。所述回流水系统中设置有投加化学药剂、粉末活性炭中的至少一种的装置。
由于在过滤设备上设置了回流水管,可以把部分滤后水进行回流并进行再过滤,因此,可以重复絮凝过滤,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及藻类等物质,抗负荷冲击能力强。而在回流水中添加化学药剂,可以及时通过调节回流水的水量和投放化学药剂的剂量来及时、简便地完成杀菌、灭藻、消毒、絮凝及PH调节的工作。同时,由于回流水的流速高,化学药剂可以进行充分混合。在回流水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可以加强滤料的吸附作用,提高出水水质。这样,所有杀菌、灭藻、消毒、絮凝及PH调节和投加粉末活性炭的工作就均可通过调节回流水来完成,使得设备结构更加简单,控制更加方便、灵活。在反冲洗过程中使用的反洗水来自滤后水储存区。这样,在反冲洗时,就可以依靠滤后水自身的重力来进行自上而下冲洗,不需要使用反冲洗泵。
更佳地,化学药剂投加于回流水泵的吸水侧的回流水管,可进一步通过回流水泵的高速旋转使得药剂混合更加均匀。
更佳地,粉末活性炭投加于回流水泵的出水侧的回流水管,随着滤前水的流动,粉末活性炭均匀的附着于聚苯乙烯滤珠的表面上。
综上,该上向流过滤装置实现了絮凝、吸附、飘浮过滤一体化,具备结构简单可靠、投资小、占地少、操作管理简便、出水水质有保证、反洗不消耗电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向流过滤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向流过滤装置的反冲洗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向流过滤装置的示意图。
图1中的上向流过滤装置包括滤池1和用于回流部分滤后水的回流水系统2。原水10通过进水管,经由滤池1的进水口进入滤池1的原水区11。滤池1中放置有滤料层12及用于防止滤料层12跑料的滤板15和滤帽16。水流向上流经过该滤料层12、滤板15和滤帽16后进入滤后水储存池13。滤池1中设置的滤料层12采用可飘浮的、比重比水轻的聚苯乙烯滤料,这样,当上向流过滤时,滤料上浮而不会引起滤层松动,从而能够更好地截留大量的絮凝颗粒;并且,反冲洗时下向流的水流使滤料分散,因而能够彻底地将过滤设备冲洗干净。
进入滤后水储存池13的滤后水从滤池1上部溢流堰通过滤后水导出口,经滤后水导出管流出。
原水中的沉降物沉积在沉渣区14。
设置回流水管21,用于回流部分滤后水3。在该回流水管21中设置有回流水泵22。通过该回流水泵22将部分滤出水3作为循环过滤水回流到滤池内与原水混合,实现循环过滤。这样,可充分发挥截留于滤料层12内的絮体的吸附特性,更好地控制滤后水的水质,适用于处理污染程度较高的原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64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轧复合生产线轧机入口复合带材展平装置
- 下一篇:一次性使用阴道扩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