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撑架的驱动马达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5614.2 | 申请日: | 200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32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曾贤德;刘俊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模帝科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00 | 分类号: | H02K11/00;H02K7/10;H02H7/085;G05D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架 驱动 马达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支撑架的驱动马达结构,尤指可供作业中的马达在过热时即自动断电的结构改良,通过马达装置的电源线串联连接热敏电阻,以进行侦测马达装置的马达工作温度、电流升高,并供支撑架到位后自动停止升、降的功效。
背景技术
一般用以传输动力进行驱动的工具、器具、驱动装置等,大部份都会利用马达进行驱动,通过马达将动力通过连接的传动装置进行传输,而驱动所需驱动的物体,且常见的动力驱动装置,例如动力千斤顶、电动床、铁卷门、拉门等,都是利用马达进行驱动运作的装置,但是各种驱动装置所设置的马达,均为隐藏在驱动装置内部,在马达运作过程中,因时间过长,会造成马达的工作温度升高,但外部并无法察觉,易造成马达温度持续的升高,进而使马达产生烧毁、冒烟或走火现象,并发生意外事故,对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且一但事故发生时,要进行预防或检测、维修也较为不便,若欲更换零件或马达,更是要大费周章的进行拆卸、修护后,再重新组装,不仅耗时费工,所需费用也相当庞大,而造成驱动装置无法运作,也相当麻烦与不便,且在驱动装置驱动物体移动时,必须在位移路径的二侧起点或端点位置,分别装设极限开关,才可以在驱动装置驱动到极限开关位置时,通过极限开关对驱动装置进行断电,但极限开关是装设在物体的二侧,会有露出外部的情况,亦会造成布线散乱,而极限开关外露使用,容易产生故障、损坏的现象,造成驱动装置使用时的困扰。
因此,如何解决习用技术在驱动装置中,进行驱动的马达的安全维护的问题,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故,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本支撑架的驱动马达结构的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侦测马达工作温度,而控制马达电源切断、导通的驱动马达结构。
该壳体的容置空间,于二侧相对壁面分别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其间并设有驱动转轴,再于驱动转轴的驱动部底缘的另侧壁面,则设有相对的轴孔及外部形成定位部,即可以定位部固设马达装置,并利用轴孔供马达装置以马达的驱动转轴穿入容置空间内,而以马达装置的电源线电性连接外部电源,且电源线上串联热敏电阻,可侦测马达装置的马达工作温度,在电流急遽升高时进行断电,并供支撑架在上升至终点或下降回起点时,自动到位即断电,使支撑架可以有更良好、确实的升降活动。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在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于二侧相对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间所设的驱动轴,且驱动轴是可配合马达装置、限位装置以正向或反向的装置,以供驱动不同方向的被驱动物体(如左旋螺杆、右旋螺杆)旋转、作动;且该驱动轴二侧连动部、转动部是分别对位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内侧,而连动部、转动部可分别穿伸出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外部,右连动部、转动部亦可分别位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内侧,以搭配不同的被驱动物体及手工具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马达装置的电源线串联连接热敏电阻,以侦测马达装置的马达工作温度、电流升高状况,若电流升高异常热敏电阻即切断电源供应,在电流降低恢复正常时即可恢复电源导通;而通过马达装置驱动被驱动物体至起点或终点时,即停止不再运作,可具有被驱动物体不需设置极限开关极有自动到位即停止的功效;座体的容置空间内的驱动轴,可予以反向装设,并配合限位装置的反向装设及马达装置由另侧的轴孔伸入容置空间,以嵌设在驱动轴及限位装置之间,达到可以进行反向驱动的功效。从而可以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省却被驱动装置装设极限开关的麻烦,使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更广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手动方式驱动的立体外观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模帝科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模帝科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56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输出电路
- 下一篇:通过手摇发电机对手机电池充电的简易充电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