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机箱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3707.1 | 申请日: | 2008-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05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益强;纪雯;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勇 |
地址: | 100190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机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机箱,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的计算机机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个人电脑机箱主要有台式机和笔记本两种类型。目前的台式电脑机箱设计都千篇一律,体积庞大,不适合携带,搬运困难。而笔记本电脑机箱虽然便于携带,但这种机箱在散热、防震、抗摔等方面都多有不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现有的电脑机箱还有待进一步的改革与革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震、抗摔并且散热性能优异的便携式计算机机箱,在使用时具有抗压功能和便携功能,且构造新颖,结构简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机箱包括:金属箱体、压克力护板和提手;所述压克力护板密贴合在所述金属箱体左右两侧的,所述提手安装在所述金属箱体的顶部;所述压克力护板的边缘超出所述金属箱体的侧面边缘2.8±0.2cm,即压克力护板的高度约为金属箱体高度的1.14~1.16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的形状为长方体,长宽高的取值范围分别为29±0.2cm,20±0.2cm,19±0.2cm,长宽高之比的取值范围是1.53±0.3∶1.05±0.2∶1。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提手为拱形,所述拱形的两个支撑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箱体顶部的前端和后端,所述拱形提手的宽度从两个支撑部向拱顶逐渐收窄,所述拱顶距离箱体顶部3.6~3.9c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部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压克力护板的顶部突出部分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箱体的前面板、后面板和底部面板的外侧都安装有压克力护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箱体的每个面板均由内外两层金属板构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的前面板开有贯通的散热孔,所述前面板的电源开关利用杆状传动装置与所述主板上的电源开关连接,所述主板与所述前面板之间具有用于散热的间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底部具有与所述压克力护板底部突出部分等高的支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箱体为铝制箱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机箱便于携带,便于手部提,可抵抗压力,具有优异的防震、抗摔和散热能力,保证了机箱的移动性使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背面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底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内、外金属板、压克力面板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机箱,包括金属箱体、压克力护板和压克力提手。所述金属箱体可使用铝制箱体。所述压克力提手为压克力拱形面板。
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机箱箱体长29±0.2cm,宽20±0.2cm,高19±0.2cm,长宽高之比为1.53±0.3∶1.05±0.2∶1;带压克力护板和压克力提手测量,则长32±0.3cm,宽21±0.2cm,高24±0.3cm。所述提手的拱高3.6~3.9cm。侧面的压克力护板厚5±0.5mm,前面压克力板厚8±0.5mm,机顶的压克力板(即提手)厚8±0.5mm;侧面压克力面板完全包覆所述金属箱体的侧面,且该压克力板四周的边缘均超出所述金属箱体的侧面边缘2.8±0.2cm,这不仅对内部机箱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还增加了机箱的美感并起到了装饰美化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各压克力面板(包括提手)均使用螺钉与箱体固定在一起。
图3至8所示分别为所述便携式机箱的各方位的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37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