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车自身升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2890.3 | 申请日: | 2008-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61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凤敏;贺海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凤敏;贺海清 |
主分类号: | B60S9/10 | 分类号: | B60S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 杰 |
地址: | 014100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车 自身 升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举升工具,特别是一种用于车上自带的自动的液压千斤顶。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轿车上都设有千斤顶,但是使用千斤顶的过程中手工操作困难,不能满足随时任意使用的要求,现在家用轿车越来越多,很多女士不便使用千斤顶,并且手工千斤顶的安全系数小,有很多使用者操作不当造成了不同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灵活、安全可靠并设置在车上的自动液压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的整车自身升降装置,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有四个,分别安装在前轴管的左侧和右侧,以及后轴管的左侧和右侧,每个液压缸的二个腔通过管道分别连接二位四通电磁阀和两个工作油口,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的压力油口通过管道连接液压泵的供油口,所述液压泵吸油口经过压力管道与油箱相连,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的回油口通过回油管道与所述油箱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整车自身升降装置,其中液压缸的缸体与所述轴管连接固定,所述液压缸中的液压活塞杆的顶部垂直向下。
本实用新型的整车自身升降装置,其中二位四通电磁阀通过开关控制,所述开关安装在驾驶室中。
本实用新型的整车自身升降装置,其中油箱安装在车架上。
由于通过电磁阀控制液压千斤顶的升降,不用人员来手工动作,方便快捷,人员可以在远离千斤顶的地方控制,保证了在千斤顶升降过程中的人员的安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液压千斤顶的结构简单,因此设计小巧,可以安装在任何一种车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车自身升降装置的安装使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车自身升降装置的起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车自身升降装置的降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整车自身升降装置,包括分别安装在车前轴管17和后轴管18的前左液压缸13、前右液压缸14、后右液压缸15和后左液压缸16,其中,液压缸1的底部通过连接件与前轴管17和后轴管18固定连接,垂直安装在轴管适当前侧或后侧,液压缸1中的液压活塞杆2的顶部是垂直向下的。在驾驶室装有开关,开关通过控制二位四通电磁阀19来控制两个工作油口,分别为电磁阀口5、6,电磁阀口5、6通过管道连接液压缸油嘴3、4,液压缸油嘴3、4连接入液压缸1中。二位四通电磁阀19的压力油口11通过管道连接液压泵20的供油口,液压泵20吸油口经过压力管道8与油箱12相连,二位四通电磁阀19的回油口10通过回油管道9与油箱12相连。
参见图2,当二位四通电磁阀19在电磁阀阀体(7)中向左移动到连接状态时,油箱12中的油通过压力泵20将油压入到液压缸1的上部,推动液压活塞杆2的顶部向下,液压缸1下部的油经过管道进入油箱12中,从而将液压活塞杆2顶出,达到起升的目的。
参见图3,当二位四通电磁阀19在电磁阀阀体(7)中向右移动到连接状态时,油箱12中的油通过压力泵20将油压入到液压缸1的下部,推动液压活塞杆2的顶部向上,液压缸1上部的油经过管道进入油箱12中,从而将液压活塞杆2收回,达到降落的目的。
根据车上的轮胎爆损的情况分别使用液压千斤顶,根据车的吨位安装不同的液压缸,如遇有爆胎受损时,随时任意使用自动液压千斤顶,通过电磁阀自动调控液压千斤顶的高度并锁住。使使用过程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由于其结构简单,因此设计小巧,可以安装在任何一种车上。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凤敏;贺海清,未经张凤敏;贺海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28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