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后置发动机通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2516.3 | 申请日: | 2008-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94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哲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哲远 |
主分类号: | B60K11/06 | 分类号: | B60K11/06;B60K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卢 新 |
地址: | 017000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后置 发动机 通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动力装置与冷却结合的布置,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后置发动机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后置发动机由于位于车辆的背风面,车辆在行驶时无法像前置发动机一样通过前面板上的进风孔进入迎风气流,因此容易引起发动机的高温,现有的车辆后置发动机都是采用加大散热水箱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但这种方式增加了车辆的自重和冷却水的消耗,提高了车辆的制造和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需加大散热水箱即可解决车辆后置发动机散热问题的车辆后置发动机通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车辆后置发动机通风装置,包括发动机,其中:所述发动机至少一部分放置在纵向的气流通道中;所述气流通道的上方和下方均有开口,所述气流通道的上方开口后侧铰接有导流盖,所述导流盖的下侧通过拉簧连接在所述气流通道内;气缸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在所述导流盖的下侧,所述气缸的进气口通过气管依次与气路电磁阀、储气筒连接,所述气路电磁阀的一条电源线按极性连接至电池,另外一条电源线通过温控开关连接至所述电池,所述温控开关固定在所述发动机上。
本实用新型车辆后置发动机通风装置,其中:所述气流通道的上方开口有2个,分别设置在车体尾部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车辆后置发动机通风装置,其中:所述电池为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车辆后置发动机通风装置,其中:所述温控开关的闭合温度为大于90摄氏度。
本实用新型车辆后置发动机通风装置,当发动机的温度过高时,导流盖自动打开,使气流利用车速通过气流通道进入发动机的机舱,带走机舱内的热量,使发动机不会温度过高。
另外,车辆行驶中,气流通道中的气流还可以减少发动机的进气气阻,增加进气量,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辆后置发动机通风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辆后置发动机通风装置的后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车辆后置发动机通风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车辆后置发动机通风装置,包括发动机1,发动机1全部放置在纵向的气流通道2中;气流通道2的上方和下方均有开口,气流通道2的上方开口后侧铰接有导流盖3,导流盖3的面积足够覆盖气流通道2的上方开口,导流盖3的下侧通过拉簧5连接在气流通道2内,拉簧5可以将导流盖3封闭在气流通道2的上方开口上。
气缸4的固定端通过支杆固定在气流通道2内,气缸4的活塞杆连接在导流盖3的下侧,气缸4的进气口通过气管依次与气路电磁阀9、储气筒6连接,气路电磁阀9的一条电源线按极性连接至电池7(电池7为蓄电池),另外一条电源线通过温控开关8连接至电池7,温控开关8固定在发动机1上;温控开关8的闭合温度为大于90摄氏度。
参见图2,气流通道2的上方开口有2个,分别设置在车体尾部的两侧。
车辆行驶中,当发动机1的温度达到90摄氏度时,温控开关8闭合,气路电磁阀9的两极供电电路全部连通,气路电磁阀9打开气路,储气筒6内的压缩空气通过气管推动气缸4的活塞杆推开导流盖3,使气流利用车速通过气流通道2进入发动机1的机舱,带走机舱内的热量(为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布置发动机1的位置时,发动机1的散热风扇的气流方向最好与气流通道2中的气流方向一致),使发动机1不会温度过高。车速越高,气流通道2内的气流速度越高,越有利于发动机1的散热。
车辆停驶后,当发动机1的温度降到90摄氏度以下之前,机舱内的热量仍可以通过气流通道2向上流动;当发动机1的温度降到90摄氏度以下时,温控开关8断开,气路电磁阀9的供电电路断开,气路电磁阀9关闭气路,气缸4的活塞杆逐渐回退,拉簧5可以将导流盖3拉回并封闭在气流通道2的上方开口上,如此可以保持发动机1的正常温度。
另外,车辆行驶中,气流通道2中的气流还可以减少发动机1的进气气阻,增加进气量,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提高发动机1的动力性能。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哲远,未经李哲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25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儿童安全座椅椅背角度调节装置
- 下一篇:便携式写字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