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板接线盒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1969.4 | 申请日: | 200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42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史曙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曙明 |
主分类号: | H02N6/00 | 分类号: | H02N6/00;H01L31/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22浙江省慈溪市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太阳能 电池板 接线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板接线盒。
(二)背景技术
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板接线盒包括有盒体,从盒体上引出带有连接头的连接线。在装配时,盒体的底面粘接在太阳能电池板上。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板接线盒还存在的缺点在于:在运输时,只是将从盒体上引出的带有连接头的连接线扎起来,运输途中由于颠簸等原因连接头将会敲打太阳能电池板,因此太阳能电池板存在被敲碎的隐患。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太阳能电池板接线盒在运输途中易敲坏太阳能电池板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将连接头悬空的新型太阳能电池板接线盒。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板接线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两个侧面设有向上延伸的连接头卡座,所述的连接头卡座上设有卡口。
进一步,每个所述的连接头卡座上设有一前一后两个对称的卡口。
进一步,所述的盒体包括下盒体和盖合在所述下盒体上的盒盖。
进一步,所述的下盒体与所述的盒盖卡扣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所述盒体的底面设有内凹的对流散热通道,所述对流散热通道的两端与大气连通。
进一步,所述的对流散热通道由所述盒体底面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盒体底面的另一侧。
进一步,所述对流散热通道的深度为2~10mm。
进一步,所述对流散热通道的深度为3mm。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与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板接线盒的使用方式相同,将其贴设在太阳能电池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设置有连接头卡座后,可将从盒体上引出带有连接头的连接线卡设在卡座的卡口内,使连接头悬空,从而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连接头击打太阳能电池板而将其敲碎的现象。2.由于在盒体的底面上设有对流散热通道,因此热量可从对流散热通道以热对流的形式大量散发,接线盒内产生的热量不会传递到太阳能电池板上。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图3,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板接线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两个侧面设有向上延伸的连接头卡座4,所述的连接头卡座4上设有卡口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盒体包括下盒体2和盖合在所述下盒体2上的盒盖3,所述的下盒体2与所述的盒盖3卡扣式连接,每个所述的连接头卡座4上设有一前一后两个对称的卡口5,更利于连接线的卡入及卡入后的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盒体2的底面设有内凹的对流散热通道1,所述对流散热通道1的两端与大气连通,所述的对流散热通道1由所述下盒体底面的一侧延伸至所述下盒体底面的另一侧,推荐所述对流散热通道1的深度为2~10mm,以达到既能使热量顺畅散发又不较大地影响接线盒的整体厚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流散热通道1的深度为3mm,为最优方案。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与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板接线盒的使用方式相同,将其贴设在太阳能电池板上。设置有连接头卡座后,可将从盒体上引出带有连接头的连接线卡设在卡座的卡口内,使连接头悬空,从而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连接头击打太阳能电池板而将其敲碎的现象。由于在盒体的底面上设有对流散热通道,因此热量可从对流散热通道以热对流的形式大量散发,接线盒内产生的热量不会传递到太阳能电池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曙明,未经史曙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19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