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紫外灯杀菌吸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1920.9 | 申请日: | 200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72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沈锦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锦焕 |
主分类号: | A47L7/04 | 分类号: | A47L7/0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雪波;景丰强 |
地址: | 315400浙江省余姚市工业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外 杀菌 吸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智能的紫外灯杀菌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工作时,只能将表面的灰尘吸走,而不能对地毯、地面上的一些病菌进行有效的杀灭,容易使人患病危害身体健康。为此,专利号为ZL92239349.4的中国实用新型《紫外线杀菌吸尘器》(授权公告号为CN2139811Y)公开了一种能杀菌的吸尘器,该吸尘器吸入口的前方设有一个凹槽状灯座,灯座上设有紫外线杀菌灯,这样在吸尘的同时紫外线杀菌灯工作对地面等其他物体表面进行杀菌操作,保证了人体健康。类似的还可以参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00207352.8。
然而,如果紫外线意外辐射到人体,则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和眼睛带来伤害,为解决这个技术问题,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0510135076.6,名称为《带有消毒系统的真空吸尘器》(公开号:CN1849982A)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该申请中具有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在被清洁表面移动到预定距离时,中断紫外灯工作,安全装置具体又包括微型开关、开关操作部及弹性构件。主要采用机械式设计来实现。结构稍显复杂,安全装置反应不是很灵敏,容易引起误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利用落差传感器来启闭紫外灯的紫外灯杀菌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紫外灯杀菌吸尘器,包括机体及用于杀菌的紫外灯,机体具有吸入口,而紫外灯靠近吸入口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体底部还设置有一落差传感器,该落差传感器通过控制紫外灯控制电路而使机体离开被清洁表面预定距离时将紫外灯关闭。
落差传感器与紫外灯的连接控制关系优选如下设置:所述的机体内设置有传感器控制模块和紫外灯驱动模块,所述落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前述传感器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传感器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前述紫外灯驱动模块连接,而所述的紫外灯控制电路则设于该传感器控制模块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紫外灯采用LED紫外线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落差传感器来启闭紫外灯照射,吸尘时,紫外灯工作,杀灭被清洁表面,停止吸尘时,由于超出吸尘器与被清洁表面预定的距离而驱动紫外灯停止工作,有效地避免了紫外线带来的对人体皮肤和眼睛的损害,起到了一定的安全防护性;整体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反应灵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仰视图。
图2为实施例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吸尘器包括机体100、紫外灯3和落差传感器4,机体100底部具有吸入口2和滚轮101,该吸入口2与机体100内的集尘箱102相通,吸入口2还设置有滚刷1,该紫外灯3靠近吸入口2设置,紫外灯3用于杀菌,本实施例中紫外灯3采用LED紫外线灯,落差传感器4也设置于机体100底部,该落差传感器4通过控制紫外灯控制电路而使机体100离开被清洁表面预定距离时将紫外灯关闭,以减少对人的伤害。
参考图3所示,机体100内设置有传感器控制模块6、紫外灯驱动模块7、主控制模块9、电源控制模块8、电机驱动模块10和人机接口模块5。落差传感器4的信号输出端与传感器控制模块6的输入端连接,传感器控制模块6的输出端与紫外灯驱动模块7连接,紫外灯控制电路则设于该传感器控制模块6内。
其中主控制模块9可以接收传感器控制模块6发送的数据,接收电源控制模块8发送的数据,控制电机驱动模块10,控制紫外灯3开关。传感器控制模块6控制落差传感器3的发送信号,检测落差传感器4接收端的信号做数据处理,通过数据运算并判断机体100周围环境变化,然后将数据发送到主控制模块9。人机接口模块5辅助用于使用者通过按键来进行操作。电机驱动模块10主要用于控制机体100各种电机的运作。落差传感器采用超声波或红外线来测距离。紫外灯驱动模块7通过紫外灯控制电路与紫外灯3相连用于驱动开启紫外灯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锦焕,未经沈锦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19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