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压点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1630.4 | 申请日: | 200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07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潘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洪涛 |
主分类号: | A61H39/04 | 分类号: | A61H39/04;A61H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孝敬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理疗的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负压点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类似产品构造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负压球体与磁宫为上下结构(如五行针);第二种是由真空枪、磁宫等组成的(如康祝);第三种就是单一的负压球体。
一个典型的五行针,如图1所示,包括负压针囊101、梯形磁轭102、透明磁宫103、极性标记104、永磁体105、保护圈106和针尖107,所述的透明磁宫103设置在负压针囊101的下方,所述的针尖107、永磁体105和梯形磁轭102依次连接形成组件后设置在所述的透明磁宫103内,所述的极性标体104帖在所述的永磁体105表面用以指示永磁体105的极性。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负压将磁宫103吸附在人需体理疗部位,使针尖107顶在相应穴位上来达到理疗的目的。这种结构的五行针,由于负压针囊101和透明磁宫103采用了上下结构,且整体重心在负压球的部位,该重心与人体表面的距离相比较大,很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产品脱落,从而影响使用效果。
第二种采用真空枪的结构,虽然避免了五行针存在的问题,但使用起来相对较为复杂。而第三种结构为单一的负压球体,不具备针炙的功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产品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压点穴器,该负压点穴器不仅继承了上述产品的优点,同时避免了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负压点穴器,包括负压球体、磁宫、极性标体、永磁体和点穴针尖,所述的磁宫设置在所述的负压球体内,磁宫上开设有与所述负压球体连通的通孔,所述的极性标体、永磁体和点穴针尖构成组件后设置在所述的磁宫内。
本实用新型的负压点穴器,充分利用负压球体内的空间,将磁宫镶嵌在球体的内部,使负压球体与磁宫有机的结合成一体,其重心与人体表面的距离相对较小,因而避免了磁宫外露容易摔碎的现象,达到了降低重心,操作简便的目的。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单,吸附力强、不易脱落,携带方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球体吸口处内径与磁宫轴向尺寸最大处到负压球体吸口端面的深度之间的比例在1.95:1到2:1之间。所述的点穴针尖与负压球体吸口端面齐平或略微向内。这样,形成的负压使点穴针尖作用于人体的力恰到好处,即不会太小而达不到点穴效果,也不至于太大而使人产生不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个典型的五行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负压点穴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负压点穴器,包括负压球体1、磁宫2、极性标体3、永磁体4和点穴针尖5,所述的磁宫2设置在所述的负压球体1内,磁宫上开设有与所述负压球体1连通的通孔6,所述的极性标体3、永磁体4和点穴针尖5构成组件后设置在所述的磁宫2内。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如下:首先将点穴针尖5与永磁体4相吸在一起、再将其装入极性标体3中;将装好的极性标体组件与磁宫2粘接;将组装好的磁宫组件用专用工具压入负压球体1的固定槽内,使磁宫组件置于负压球体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过程中,对内置磁宫的大小经过多次试验,最后确定在保证吸力的同时又不易产生水泡现象的情况下,吸口处内径D与磁宫轴向深度尺寸最大处到负压球体吸口端面的深度H比例在1.95:1到2:1之间。所述的点穴针尖5与负压球体吸口端面齐平或略微向内。
应该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范围内的发明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洪涛,未经潘洪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16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颗粒钢铁渣选铁装置
- 下一篇:中药熏蒸治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