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痕注塑模具的磁效应加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1377.2 | 申请日: | 200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74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陆延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延强 |
主分类号: | B29C45/73 | 分类号: | B29C45/73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阳建中 |
地址: | 5180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模具 磁效应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注塑模具的型腔进行加热的装置,尤其是一种通过电磁效应对注塑模具型腔进行加热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模具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采用热的水或油在水路中对成型的型腔进行温度控制,塑料通过注塑机的喷嘴,进入浇注系统,再填充型腔,形成产品,塑料在整个流动过程中,在料筒中温度大致为220度,通过浇注系统,温度下降到180度左右,再经过分流道,温度降为150度左右,不同胶口的流动前沿在汇合时会形成熔接线,现有的做法是尽量提高模具的温度,使模具的温度达到70-80度左右,使塑料的流动前沿的冷凝层薄,以减轻熔接线的深度,然后通过打磨注塑出的产品再喷油漆,由此成本增加很多,个别的采用电阻加热棒对模具进行局部加热,但由于模具温度不均,产品的外观往往达不到要求,中国专利ZL200710113291.5公开了“一种高光无熔痕塑料模具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温度控制器、加热锅炉、冷却塔、水箱、空气压缩机和控制单元;温度控制器中设有蒸汽管路、冷却水管路、压缩空气管路、混合器、出模管路和进模管路,加热锅炉、冷却塔和空气压缩机均通过管路与温度控制器连接;温度控制器中的进模管路和出模管路均与模具连接,这是一种通过热力效应对模具开腔进行加热的例子,它的缺点是加热速度慢,投入大,耗能多、生产效率低下。
目前日本采用一种用锅炉产生蒸气对模具进行加热的方式,达到产品无痕(交汇线)的目的,但锅炉的成本要100多万,由于其投资大,国内没有推广,并且产品的成型周期长。所以,也不是理想的注塑成型改进工艺。
市场上还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加热装置,该装置采用高频感应或微波加热法使模具注塑系统的模具在短时间内完成感应加热或电介质加热。它由一高频感应发生器产生的高频电流流经嵌在模具中的线圈,从而通过模具的感应现象感应加热模具,或由一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加热模具内的电介质物质,因而当树脂流体注入模腔内时,防止了模具的冷却。它采用了电磁效应加热的原理,但结构复杂。
中国专利ZL200620002981.4公开了一种高周波加热模具,在接近模具的加热面布置线圈导孔,并以线圈环绕加热面,再通以高周波电流于线圈上,由于电流方向变化将在环形封闭线圈所包围的金属块处产生磁滞损与涡流损,使得金属表面温度急遽上升达到快速加热模具表面温度的效果;又于模具加热面及线圈导孔附近埋设有数冷却孔,并于冷却孔及线圈导孔内通入冷却气体或冷却液体,以带走模具及线圈产生的额外热量或控制模具温度,调整冷却孔布置位置与冷却气体或流体温度与流速来控制模具温度,
韩国专利96193537公开了一种用于模具注塑系统的模具加热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一个控制区,其作用是当收到来自用于控制注塑装置的注塑控制器的填充信号时,发出加热启动信号,及当加热时间达到预设定时间时,计算加热时间以发出加热复位信号;一个供电设备,用于提供恒压电流;一个高频发生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控制区的加热启动信号,所述的高频发生器由供电设备提供恒压电流,以产生具有预定高频率的电流;一个嵌有线圈的模具,该模具中的线圈与所述的高频发生器电路连通,以使模具通过所述线圈的高频感应而被感应加热。
上述采用电磁效应加热模具的方案,由于电磁的高频在产品大的情况下,线圈的加热功率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所需加热温度要求。注塑周期要求非常高,通常在半米以上的模具,要对其进行加热,由于线圈是埋在模芯里面,线圈要采用运水的铜管,这个铜管由一个加热器控制,高频很难在20秒之内对模具快速加热,所需的功率通常要100KW以上,这样的一个电源价格高,而且加热回路只能有一个回路,如果设置多个回路和配套电源,成本不合理。
基于以上现状,本实用新型研制出一种采用中频或高频快速加热,可行的方案,能够提升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的生产周期,尤其对生产LCD产品功效显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是在不提高模具注塑周期的前提下,通过高频线圈或中频线圈在模具打开时伸入型腔,模具表面快速升温,然后通过冷却水道降温,实现注塑模具的温度控制,提升注塑件外观品质,从而达到产品注塑后无熔接线的无痕注塑模具的磁效应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延强,未经陆延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13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编带机用纸带与胶带的自动检测装置
- 下一篇:聚酰胺酸树脂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