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磨制钢球时用的隔离板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0991.7 | 申请日: | 2008-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16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骆惠芳;单越龙;骆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惠芳 |
主分类号: | B24B11/02 | 分类号: | B24B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502浙江省奉化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磨制 钢球时用 隔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制钢球时用的一种小工具,具体指防止钢球在磨制时互相挤压、碰撞的隔离板。
背景技术
钢球或钢珠在各种机械轴承、电器、甚至在文具的元珠笔等都有大量的应用。它们是用钢丝或钢筋截取成一段段的正圆柱形后经过粗磨、精磨、研磨、精研等好几道工序磨制而成型的。传统的钢球磨制方式通常都是在一个旋转的底盘上放入大量的钢球粗坯,上面用旋转的平面磨盘进行磨制。其实,钢球在磨制过程中一方面受磨盘的磨削,同时它们互相之间也在不断地碰撞、挤压、摩擦。所以这对钢球的球面精确度是有很大影响的,用这种工艺和设备要想提高钢球的精度比较困难。前不久有人发明了一种内外盘差速磨球机,用来磨制Φ10mm以上的钢球,其精度相对较高。它是在内外底盘之间设沟槽,在内外底盘之间的沟槽中放置一圈钢球。钢球一方面受到上面磨盘的摩擦,另一方面在内外底盘差速的作用下,不断地翻身、旋转而变换受磨部位,使钢球的表面每一个部位都能得到磨削,因此其球度和表面光洁度较之老工艺相对要高得多。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即相邻两个钢球之间互相碰撞、挤压、摩擦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个无人重视的“老大难”问题,本申请人设计了一种磨制钢球时用的隔离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内外盘差速磨球机磨制钢球时提供一种隔离板,使钢球在磨制时互不接触,将它们相互碰撞和挤压的机率降低至零,有利于提高钢球的磨制精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磨制钢球时用的隔离板,它是塑料制作的弧形板,其内外圆弧的直径与所适配的差速磨球机的内外底盘之间沟槽的内外直径相适应,若干块隔离板拼接成一个圆环,中间均匀分布一圈与所磨钢球的直径相适配的隔离孔。每个隔离孔之间有一定间隔,可防止钢球互相碰撞。
所述隔离孔的剖面直径呈上小下大的圆台状。
本设计的好处是,因隔离板将每个钢球分别套在隔离孔中,使它们互不接触,因而互相碰撞、挤压、摩擦的机率降低至零,有利于提高钢球的表面光洁度和球面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拼接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弧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隔离孔的剖视图。
图中各部名称及标记:1.弧形板、2.隔离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专门为差速磨球机而设计的。本实用新型是用塑料制作的弧形板1(见图2),其内外圆弧的直径与所适配的差速磨球机的内外盘沟槽的内外直径相适应,通常用六至八块隔离板拼接成一个圆环(见图1)。使用时,将弧形板1中间均匀分布的每个隔离孔2分别套在每个磨制钢球的直径外。由于每个隔离孔2之间有一定间隔,因此可防止钢球互相碰撞、挤压或摩擦。由于隔离孔2的剖面直径呈上小下大的圆台状(见图3),其上面仍能被磨头磨削到。虽然钢球在不断的磨削中直径逐渐变小,但仍能处于隔离孔2的掌控之中,不会逃至孔外而与相邻的钢球碰擦。不同直径的钢球,应配置不同型号的弧形板1,隔离板经较长时间使用后应更换新板,以免因隔离板本身的原因而影响钢球磨制的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惠芳,未经骆惠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09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