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铸铜覆钢接地体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0552.6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78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黄会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会忠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龙祥 |
地址: | 312500浙江省新昌县城关镇***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铜 接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防雷器件,具体的说是电铸铜覆钢接地体。
背景技术
接地棒用于防雷接地,在200420060365.8号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几种接 地棒的技术方案,但是其可靠性、稳定性及使用寿命不佳,尤其不便于置入地 下,安装麻烦,安装、维护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可 靠性、稳定性及使用寿命不佳,不便于置入地下,安装麻烦,安装、维护成本 高等缺陷,提供一种电铸铜覆钢接地体。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电铸铜覆钢接地体,其特征是:由连接件将棒段逐段连接成棒体,棒体的 前端安装一个钻头,棒体的后端连接一个驱动头,所述的棒段的内部为钢芯, 所述的棒段的外表为铜层。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 术特征:
所述的连接件由铜制成。
所述的连接件为两端设置内螺纹的柱状构件,所述棒段的两端设置有与该 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所述的驱动头包括一个冲击承受头部和与该冲击承受头部连为一体的外螺 纹段,该外螺纹段与所述连接件的内螺纹配合。
所述的钻头具有一个锥状头部,其通过内螺纹连接在棒体前端。
所述棒体最前端棒段的前端呈圆锥状,所述的钻头具有与该棒段的圆锥状 前端吻合的内表面。
所述的铜层电铸在棒段的钢芯表面。
所述的铜层的厚度为0.25~0.75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国际先进的电解电铸工艺将99.9%的电解铜分子均匀覆盖在钢芯上,使 铜层与钢芯完全分子结合,铜层均匀厚度0.25~0.75mm以上,产品即有钢的 抗拉强度又有铜的导电性能,铜层不易剥落,施工时能任意弯曲不会开裂,当 传输频率大于1.67MHz,其导电性能完全等同于实心铜线,而传统热镀锌钢的自 身电阻率为0.147Ωmm2/m,是铜的8倍以上。
该技术方案,可靠性、稳定性及使用寿命均佳,便于置入地下,安装方便, 安装、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头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棒段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棒体最前端一个棒段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钻头的示意图。
图中:
1-钻头,11-钻头内螺纹,12-钻头的内表面,13-钻头的锥状头部;
2-棒段,21-棒段端部的外螺纹,2A-最前端的棒段,2A1-最前端棒段的外 螺纹,2A2-最前端棒段的圆锥状前端;
3-连接件,31-连接件的内螺纹;
4-驱动头,41-驱动头的冲击承受头部,42-驱动头的外螺纹段;
5-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完善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电铸铜覆钢接地体,由连接件3(见图3)将棒段2/2A(见图 4、5)逐段连接成棒体5,棒体5的前端安装一个钻头1(见图6),棒体5的后 端连接一个驱动头4(见图2),棒段2/2A的内部为钢芯,棒段的外表为铜层。
更为具体的:
连接件3由铜制成;连接件3(见图3)为两端设置内螺纹31的柱状构件, 棒段2/2A的两端设置有与该内螺纹31配合的外螺纹21/2A1;
驱动头4(见图2)包括一个冲击承受头部41和与该冲击承受头部41连为 一体的外螺纹段42,该外螺纹段42与所述连接件3的内螺纹31配合;
钻头1(见图6)具有一个锥状头部13,其通过内螺纹11连接在棒体5前 端;
棒体5最前端棒段2A(见图5)的前端呈圆锥状,钻头1具有与该棒段的 圆锥状前端2A2吻合的内表面12;
铜层电铸在棒段的钢芯表面;
铜层的厚度为0.25~0.75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会忠,未经黄会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05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