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缝纫机车下梭轴心引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7963.X | 申请日: | 2008-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87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齐祖锭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祖锭 |
主分类号: | D05B63/00 | 分类号: | D05B6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509***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缝纫 机车 轴心 引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车下梭引线装置,更具体的说是通过下梭转动轴的轴心从外面直接引线取代梭壳内梭筒供线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缝纫业的发展迅速,缝纫机车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通常用于缝制作业的缝纫机车有平机、平缝双针机、套结机、锁眼机等,还有各类底线用梭筒供线的轻重型机车。由于梭壳内的梭筒体积小,所缠的线圈数量很少,在连续缝制作业时,要频繁换梭筒做线圈,操作麻烦,生产效率低,有时忘记换线,还导致翻工。所以梭筒供线不适合连续缝制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车下梭轴心引线装置,通过下梭转动轴的轴心从外面直接引线,解决了现有梭筒供线给连续缝制作业带来诸多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缝纫机车下梭轴心引线装置它包括:中空转动轴、中空同心轴、轴承、内梭、内梭中空棒、中空软管、紧固套、添油孔、油槽、线孔、梭壳组成,其特征在于:中空转动轴两端口设有轴承,中空同心轴通过轴承延伸到内梭中空棒内,中空同心轴另一端头套有中空软管,中空同心轴和中空软管的套接处设有紧固套。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
以上所述的中空转动轴的壁上设有添油孔,中空转动轴和轴承的套接处设有油槽。
以上所述的内梭中空棒壁上设有线孔。
以上所述的梭壳是无内心套梭壳。
实用新型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缝纫机车下梭轴心引线装置,其结构简单,构思巧妙。通过下梭中空轴心向外面直接引线取代梭壳内梭筒供线,减少了缝纫制作工作频繁换梭筒做线圈的麻烦,适合连续缝制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中空转动轴1、中空同心轴2、轴承3、内梭4、内梭中空棒5、中空软管6、紧固套7、添油孔8、油槽9、线孔10、梭壳11、外梭12、缝纫线13。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缝纫机车下梭轴心引线装置是由中空转动梭轴1、中空同心轴2、轴承3、内梭4、内梭中空棒5、中空软管6、,紧固套7、添油孔8、油槽9、线孔10、梭壳11、外梭12、缝纫线13组成,中空转动轴1两端口设有轴承3,轴承3起了中空转动轴1和中空同心轴2不产生摩擦作用;中空同心轴2通过轴承3延伸到内梭中空棒5内,中空同心轴2另一端头套有中空软管6,中空同心轴2、内梭中空棒5、中空软管6它们三者成为直线排列套接,成为轴心引线直接通道;中空同心轴2和中空软管6的套接处设有紧固套7,这里的紧固套7不但起了中心同心轴2和中空软管6连接牢固作用,特别是起了定死中空同心轴2不会转动,促使缝纫线13不会缠绕作用;其中,中空转动轴1壁上设有添油孔8,中空转动轴1和轴承3的套按处设有油槽9,在添油孔8内注入润滑油通过中空转动轴1内侧再通过油槽9流到轴承3内,达到减少摩擦和防止生锈的保养作用;内梭中空棒5壁上设有线孔10;因为内梭中空棒5的前端为实心,只有在内梭中空棒5的空心和实心之间设线孔10才能把中空同心轴2内的线引到梭壳11内;梭壳11是无内心套梭壳。因为原始梭壳11内设有心套,内梭中空棒5套在心套内,线孔10刚好被心套遮盖住,所以用无内心套梭壳。
在使用时只要把缝纫线13从中空软管6的端口引入,通过中空同心轴2,再引到内梭中空棒5内,再通过线孔10引起梭壳11内,最后用传统方法从梭壳11内通过内梭4、外梭12引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祖锭,未经齐祖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79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防自封式地漏
- 下一篇:梳棉机锡林电机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