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筒形疏水阀在审
申请号: | 200820117432.0 | 申请日: | 200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12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田钟荣;田中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钟荣;田中学 |
主分类号: | F16T1/20 | 分类号: | F16T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0重庆市南坪***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疏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供热系统中用热设备阻汽排水的疏水阀。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为保证蒸汽潜热在用热设备内完成热交换转变成凝结水后顺利排出,必须在用热设备出口处配置疏水阀阻汽排水,阻止蒸汽外排造成能源浪费。由于疏水阀自身阻汽排水功能所决定,每台用热设备必须配置一台疏水阀,对于大用热设备还需配置多台疏水阀并联工作。因此,疏水阀使用量大,维修工作量也大。由于疏水阀阀孔小容易堵塞,阀孔堵塞后用热设备不能正常工作,运行人员通常会打开旁通阀排放凝结水,连同新蒸汽直排大气造成能源浪费。由于疏水阀的工作条件恶劣,动作频繁,密封面容易磨损而致泄漏,严重时疏水阀失效,其有效寿命和可靠性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筒形疏水阀,使其具有无泄漏,不堵塞,工作可靠,有效寿命长,疏水量大,能够在大范围内自动连续调节排放凝结水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为完成上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阀体(1)采用筒柱形,根据其直径的大小和工作压力的不同,两端可采用平板或椭圆形封头。阀体(1)内上部设计有专用浮子(2),其下面为机械控制阀(3)。现采用浮球作为控制原件的疏水阀,是直接利用浮球的浮力或通过杠杆的放大作用来开启阀孔,但开启力有限,限制了阀孔做大。而本实用新型在设计浮子(2)时却反其道而行之,有意在浮子(2)内配置重物,使水位必须达到设定高度时才能起浮,由此形成了一个大厚度水封阻止蒸汽泄漏,浮力克服了浮子(2)自身的重量后起浮并随着凝结水水位变化,与弹簧(c)伸张力共同作用于套筒(a),使其沿着阀座(b)外圆柱面作上下轴向运动,控制阀座(b)上排水孔的开闭,解决了现有疏水阀浮球开启力小,阀孔难于做大的问题。由于排水孔大,堵塞问题已不复存在。又由于套筒(a)的运动处于悬浮状态工作,机械控制阀(3)的所有部件不会出现磨损,从而解决了现有疏水阀工作不可靠、有效寿命短等诸多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有别于现有疏水阀的设计思路,实践证明,使用效果良好。
本实用新型设计简洁,排水孔流通面积大,可以制成大口径疏水阀,以满足系统中大用汽设备的疏水,可在大范围内自动连续调节排放凝结水,具有无泄漏、不堵塞、无易损件、工作可靠和有效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为阀体,(2)为浮子,(3)为机械控制阀。机械控制阀(3)的(a)为套筒、(b)为阀座、(c)为弹簧、(d)为止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作进一步说明。(1)为筒柱形阀体,根据其直径的大小和工作压力的不同,两端可采用平板或椭圆形封头。阀体(1)内上部为浮子(2),其内配有重物作为控制元件使用。浮子(2)下部为机械控制阀(3),由套筒(a)、阀座(b)、弹簧(c)和止位销(d)构成。阀座(b)上开有排水孔。弹簧(c)置于套筒(a)和阀座(b)之间,与浮子(3)共同作用于套筒(a)在阀座(b)的外圆柱面上,以悬浮的工作方式作上下轴向运动,从而达到控制阀座(b)上排水孔开闭的目的。套筒(a)下部制有小孔,止位销(d)穿过套筒(a)下部的小孔和阀座(b)上的排水孔,对套筒(a)的运动限位。
根据附图箭头所指,上部为凝结水进水口。阀体(1)内无水时,由于浮子(2)自身的重量并克服了弹簧(c)的伸张力紧压机械控制阀(3),使套筒(a)处于最低位置关闭了阀座(b)上的排水孔。当凝结水进入阀体(1)内尚未克服浮子(2)自身重量时,浮子(2)不会上浮,仍压在机械控制阀(3)上关闭了阀座(b)上的排水孔,由此形成了一定高度的水封阻止蒸汽泄漏。当凝结水继续上升,克服了浮子(2)自身的重量后上浮,套筒(a)在浮子(2)和弹簧(c)伸张力以及进入阀体(1)内凝结水水高低位变化的共同作用下,作上下轴向运动,控制阀座(b)上排水孔的开闭,使凝结水受控自动连续排放,通过阀体(1)下部的出水口排出。只要有源源不断的凝结水进入阀体(1),其内就始终会有一个设定高度的水封存在阻止蒸汽泄漏,保证蒸汽潜热在用热设备内完全释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钟荣;田中学,未经田钟荣;田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74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