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率小体积的电动机、发电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15870.3 | 申请日: | 2008-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79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陈秀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秀凤 |
主分类号: | H02K1/06 | 分类号: | H02K1/06;H02K15/00;H02K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戈 泊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率 体积 电动机 发电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率小体积的电动机、发电机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小体积电动机、发电机结构,大体如图1、图2所示,是由定子10、转子20、外壳14构成,定子10设成固定盘11组固硅钢片12、线圈13,固定盘11则组定于外壳14,转子20设成一转轴21组定磁铁22、补强板23,转轴21则配合轴承而组合于定子10的固定盘11中心,形成转子磁铁22对应于定子10硅钢片12,当对定子10线圈13通电时形成“电动机”作用,而可使磁铁22、补强板23、转轴21旋转,当以外力使转轴21、补强板23、磁铁22旋转时形成“发电机”作用,而可使定子10线圈13产生电的发电效果;上述结构存在有下列缺点:只有一定子10、一转子20,故呈电动机时只有一设定值扭力(马力),呈发电机时只能一设定值发电量,换言之,其无法产生双倍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率小体积的电动机、发电机结构,其设成一转轴具有两片磁铁而构成“双转子”,并于两磁铁对应面各设一定子,而形成“双定子”,通过双定子、双转子的作用,在发电机使用状态时转轴可得双倍扭力(马力),在发电机使用状态时双定子皆发电而得双倍发电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率小体积的电动机、发电机结构,其设成一转轴组定一补强板,补强板双面皆设定有磁铁,而形成双转子,转轴双端配合轴承而组设有二固定盘,二固定盘设有硅钢片、线圈及固定于一外壳,而形成有双定子,转子的二磁铁分别对应于二定子的硅钢片线圈,而得双转子磁铁与双定子硅钢片线圈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双倍效率的功效。
上述高效率小体积的电动机、发电机结构中,该补强板中心设有凸部,凸部可套合于磁铁。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当本实用新型呈“电动机”时,是双硅钢片线圈作用于双磁铁,呈“双定子作用双转子”,而使一转轴旋转,此转轴是受双作用力旋转,因此可得双倍扭力(马力)的功效。当本实用新型呈“发电机”时,是一转轴同时使二磁铁旋转而作用于二硅钢片、线圈,形成双定子线圈同时发电,即是可得双倍发电的功效。由上述说明可知,在相同体积时,因本实用新型双端设有定子、并设二磁铁转子对应,而可得双倍的效率,具有极佳实用性与增进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组合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30、34定子 20、40转子
11、31固定盘 21、41转轴
12、32硅钢片 22、42、44磁铁
13、33线圈 23、43补强板
14、35外壳 430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图4,设成一转轴41组定一补强板43,补强板43双面皆设定有磁铁42、44,而形成双转子40,转轴41双端配合轴承而组设有二固定盘31,二固定盘31设有硅钢片32、线圈33及固定于一外壳35,而形成有双定子30、34,转子40的二磁铁42、44分别对应于二定子30、34的硅钢片32线圈33,而得双转子40磁铁42、44与双定子硅钢片32线圈33相互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磁铁42、44设成具有数极南(S)、北(N)极性的磁性。本实用新型的补强板43中心设有凸部430,凸部430可供套合磁铁42、44,达到定位效果更佳。磁铁42、44与补强板43的组合,可采用螺丝锁固,亦可采用粘胶粘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功效:如图4所示,当呈“电动机”使用时,是对二定子30、34线圈33通电,使二定子30、34产生变化磁场与转子40的二磁铁42、44磁力线相互作用,即可产生磁动势而使转子40、磁铁42、44、补强板43、转轴41旋转。当呈“发电机”使用时,以外力使转子40的转轴41旋转,即是使其磁铁42、44旋转,旋转的磁铁42、44磁力线作用于定子30、34硅钢片32、线圈33,可使线圈33产生电的发电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秀凤,未经陈秀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58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