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金件床头护板钢木双层床具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4900.9 | 申请日: | 200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75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连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连奇 |
主分类号: | A47C19/20 | 分类号: | A47C1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夏晏平 |
地址: | 065300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金件 床头 护板钢木 双层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俱领域,尤其是以床头护板代替床头护栏的床具。
背景技术:
在学校、家庭等居住人数较多的场所,为了节约居住面积,一般采用双层床。双层床 是上、下铺结构,高度较高,通过四根床柱将力传递到地面,因为床高,上铺又睡人,重心 比单层床高,床具容易发生晃动,尤其是睡在上铺的人翻身或通过爬梯上下铺时床就更易晃 动。为了防止床具晃动,一般采用加大床具构件材料的尺寸和提高管壁厚度来解决,这就造 成了用材增加,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而且外型笨重,缺乏美观。
发明创造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牢固度高、不易晃动,而且结构简单、节约材料的板金 件床头护板钢木双层床具。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板金件床头护板钢木双层床具具有四根床柱,在每两根床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各装有水 平方向的前、后主梁,在上部和下部的前、后主梁之间分别对应地、均匀地固定有多根副 梁,在床的前面装有爬梯,在上层前面主梁上装有护栏,在床的上、下两侧面分别装有床头 护板共四块,床头护板的上端水平方向向外卷折成加强槽,下端水平方向内弯折成床板固定 平台,中段水平方向弯折成加强槽,床头护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前、后床柱固定,在每根 床柱上与各主梁连接处的下面装有带折边的直角形连接块,折边与直角形的夹角为直角,直 角形的一直角边与折边连接,折边的上端与另一直角边与主梁焊接。
主梁构件的钢管截面为竖立的扁圆形,床柱、副梁、爬梯和护栏构件钢管的截面为方 形。
带折边的直角形连接块的两直角边长度均为60-120mm,护栏钢管直径为19mm。
上述方案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用床头护板代替了原有技术的床头护栏,在床柱与主梁的连 接上用带折边的直角形连接块代替插接结构,主梁钢管的截面用扁圆形代替方形,这不仅提 高了力学强度,而且还可以在维持同等力学强度时降低截面积。具体说明如下:
1、床头护板宽度采用263mm,原有技术采用床头护栏,其由上、下两根护栏横撑(截面 为20×40mm,壁厚0.6mm)和装置在两横撑之间的多根护栏立柱(截面为13×13mm,壁厚为 0.6mm)组成,两根护栏横撑的总宽度为80mm,通过两者宽度的比较263:80可知,本实用新 型床头的对角线方向抗变形强度可以提高二倍以上,这就表示抗晃动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 高。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带折边的直角形连接块连接床柱和主梁,如连接块的直角边长度 为100mm,主梁长度为1850mm,则主梁的实际跨度为1650mm,主梁用型材为扁圆管25× 60mm,抗弯断面系数为12cm3。原有技术主梁长度为1900mm,其跨度也是1900mm,主梁用型 材为方管25×50mm,抗弯断面系数为10.42cm3。
根据工程力学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主梁中点的承重能力P:
本实用新型
原有技术
(б为管材许用应力系数)
说明用同样壁厚的管材本实用新型的管材主梁中点的承重强度为原有技术的1.3倍。
3、本实用新型床头护板下端具有床板固定平台,宽度为26mm,所以可节省上、下床屉 两端的副梁共四根,每根副梁20×40mm,壁厚为0.6mm,长度为85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牢固度高,不易晃动;
2、结构简单,节约用料;
3、新颖美观,重量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板金件床头护板钢双层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带折边直角形连接块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各序号的名称如下:
1—床柱、2—主梁、3—副梁、4—爬梯、5—护栏、6—床头护板、7—上端卷折加强 槽、8—中端弯折加强槽、9—下端床屉固定平台、10—带折边直角形连接块、11—固定螺 钉、12—床屉、13—带折边直角形连接块的折边、14—连接块与床柱的连接螺孔、15—连接 块与主梁的焊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连奇,未经李连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49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