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异型集肤发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14527.7 | 申请日: | 200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88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蔡锡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锡荣 |
主分类号: | F17D1/18 | 分类号: | F17D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00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型 集肤发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肤发热管,尤其是一种带导热部的集肤发热管。
背景技术
管道集肤效应电发热(加热)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金属管道加热方法,是大型石油化工等企业热输管道加热保温的新技术、新工艺。此种加热技术具有效率高,适应所有长、中、短距离金属输液管道的发热和加热,而且具有安全可靠,安装维修方便等优点,因此广泛用于各种不同性质的液态物质的管道运输中。它的基本原理是:当交变电流经电缆通过发热管壁时,在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作用下,电流不是均匀沿着管壁流动,而是集中在发热管内表层通过,在管壁电阻的作用下,通过电流发热,经传导使输液管温度升高,而发热管外表面电压、电流为零,自身形成绝缘结构,使液体在管道内得到安全可靠地输送。目前,管道集肤效应发热技术装置,基本上由变压器、加热电源、输液管、发热管和发热电缆、保温层、保护外壳等部分组成。加热电源分工频和中频加热电源两种;输液管和发热管为普通钢管,间断的焊接在输液管上;发热电缆穿在发热管中,外面是保温层和保护外壳。上述发热管的缺点是:发热管输液管是焊接在一起的,因此焊接强度大,费工费时,成本高;同时在发热管与输液管之间使用导热水泥或导热胶泥增加导热性,导热效果差,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解决传统集肤发热管使用成本高,与输液管之间导热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异型集肤发热管,包括中心设有圆孔的发热管,发热管的侧面固连有对发热管的侧面包覆的导热部,导热部的侧面设有与输液管外表面相适配的圆弧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发热管的导热部的侧面设有与输液管外表面相适配的圆弧面,在与输液管配合时,输液管的圆面与导热部的圆弧面相适配,因此能够紧密接触,在固定时只要以点焊的形式即可达到。同时由于设有导热部,使发热管与输液管之间的传热性能大大提高,省去了导热材料,节约了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是:由于有导热部实现发热与输液管的紧密接触,因此导热能好;又由于在使用时只要以点焊即能实现发热管与输液管的紧密固定,省去了大量的焊接工作,因此省工、省时,同时,又省去了导热材料,因此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导热部,2、发热管,3圆孔,4、圆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包括中心通孔为圆孔3的发热管2,发热管2的侧面固连有对发热管2的侧面呈包覆状的导热部1,导热部1的侧面设有与输液管外表面相适配的圆弧面4,如图2所示。
为了方便使用,导热部1与发热管2在加工时,可铸为一体,共同构成异型集肤发热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锡荣,未经蔡锡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45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门窗密封毛条织带机的防拌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伸缩式手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