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位插座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1904.1 | 申请日: | 200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70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敖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敖谦华 |
主分类号: | H01R25/00 | 分类号: | H01R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4400四川省犍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座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源插座。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多位插座主要由塑料制成的壳体,及金属制成的插套、 连接片(或铜线)等组装而成。多个独立的同极插套依靠与连接片(或铜 线)之间的焊接、铆接或打螺钉实现串接与导电。这样的结构及相应的生 产方式,导致金属材料用量大,组装过程与工艺复杂,产品成本高。
发明目的
为了降低产品材料成本,简化产品组装过程与工艺,本实用新型提供 一种由全新结构、形状的零部件制成的多联插座。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本插座由塑料制成的插座面 壳、插座底壳及金属板材制成的多位同极整体式插套等组装而成;插座面 壳有多个插孔组,每一个插孔组包含一个火线插孔和一个零线插孔,插座 面壳内部有面壳压筋,用于夹持与固定多位同极整体式插套;插座底壳内 有底壳压筋,用于定位与固定多位同极整体式插套;金属板材通过套裁冲 压加工制作成多位同极整体式插套,这种多位同极整体式插套由多个插套 与连接片构成,每一个插套都有插套矩形开口及2个插套弹片,插套弹片 由插套矩形开口处的材料冲压折弯而成;插套弹片的排布方式有2种:一 种是沿插套中心线两侧不对称交错排列;另一种是沿插套中心线两侧对称 排列;多位同极整体式插套安装在多位插座内,并被插座底壳内的底壳压 筋和插座面壳内的面壳压筋定位、夹持与固定;多位同极整体式插套的各 个插套与插座面壳上的各个火线插孔、零线插孔相对应,插套弹片的顶端 朝向插座底壳;多位同极整体式插套的一端与电源线连接。
有益效果
该种插座的优点在于:金属板材通过套裁冲压加工制作成多位同极整 体式插套,①、减少了金属板材的用量;②、减少了金属件数量;⑧、不 再使用连接片(或铜线)进行各个独立插套之间的焊接、铆接或打螺钉来 实现串接与导电。由此,可以降低金属材料成本20%以上,提高组装效率 5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多位插座外观三维立体视图。
其中:1—插座面壳 2—插座底壳
3—电源线 11—插孔组
12—火线插孔 13—零线插孔
图3、图4是多位插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21—底壳压筋 4—多位同极整体式插套
5—多位同极整体式插套
图5是多位同极整体式插套主视图。
其中:41—插套 43—插套弹片
44—连接片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其中:45—插套中心线
图7是图5的A—A向剖视图。
图8是图5的俯视图。
其中:42—插套矩形开口
图9是多位同极整体式插套主视图。
其中:53—插套弹片 54—连接片
图10是图9的A—A向剖视图。
图11是图9的俯视图。
其中:51—插套 52—插套矩形开口
55—插套中心线
图12、图13是插座底壳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14、图15是插座面壳内部结构俯视图。
其中:14—面壳压筋
图16、图17是多位插座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18、图20是多位同极整体式插套展开图。
图19、图21是多位同极整体式插套加工制作时的用料套裁排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8、图19、图5、图6、图7、图8,金属板材通过套裁冲压 加工制作成多位同极整体式插套4;多位同极整体式插套4由多个插套41 与连接片44构成,每一个插套41都有插套矩形开口42及2个插套弹片 43,插套弹片43由插套矩形开口42处的材料冲压折弯而成,并沿插套中 心线45两侧不对称交错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敖谦华,未经敖谦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19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