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力分合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1202.3 | 申请日: | 200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24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新广 |
主分类号: | H01H3/28 | 分类号: | H01H3/28;H01H3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9北京市海淀区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力 分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开关开合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力高压开关的开合驱动和状态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高压开关设备中传统的操动机构是用电动机驱动一套齿轮装置,齿轮装置又使弹簧拉伸储能,分合闸靠脱扣使被拉伸后的弹簧释放能量来实现。这种机构零件多,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分、合闸速度慢,不能适应电力自动化的要求。传统的电磁操动机构,虽然简单但由于合闸状态需要由电磁力来保持,所以耗电大,且长时间通电会使线圈发热,故可靠性低,使用寿命短。永磁机构的出现,并用作操动机构,极大地提高了电力高压开关设备的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制造成本。永磁机构使分、合闸速度可控,完全能满足电力自动化的要求。
永磁机构按照在分闸操作时的不同,有两种形式。即:依电磁操动的和主要依靠拉力弹簧恢复力操作的,前一种叫双稳态,后一种叫单稳态。两种形式的永磁机构合闸时都用电磁操作,分合闸状态保持都靠永磁力实现。现有单稳态及双稳态永磁机构大都用于电力高压开关及接触器。
现有永磁机构有许多种,双稳态的结构相似,单稳态的结构相似。现有永磁机构工作原理都相同或相似。
图1为双稳态永磁机构其典型结构示意图,图中:1-柱形动铁心,2-下端板,3-沿壁厚方向充磁的环形永磁体,4-上线圈架,5-上线圈,6-导轴,7-上端板,8-联接螺栓,9-下线圈架,10-下线圈,11-软铁筒。导轴6的一端(比如上端)与开关动触头联接。假设图1为分闸状态,与导轴6固定的圆柱形动铁心1被环形永磁体3的磁力保持在下端板2上,磁通回路为I所示。间(气)隙L1即为开关行程。给线圈5通合闸电流,使产生的电磁通回路为II和III,它们的方向与永磁通I的方向相反,抵消永磁通I,同时在间(气)隙L1建立磁场,当电磁力抵消永磁力且富裕,则动铁心1在电磁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动铁心1上端面越过L1/2后,作用在动铁心1上且向上的永磁体3的磁力越来越大,这样的永磁力与所述电磁力叠加使动铁心1加速运动到上端板7,使线圈5立即断电,动铁心1被环形永磁体3的磁力保持在上端板7上,合闸完成。同理,给线圈10通分闸电流,就能完成分闸。
图2为一种单稳态永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且为分闸状态。该机构这样构成:带导轴19-1的顶板19,导轴19-1与被驱动的开关的动触头相联接;端盖20用磁性材料制成,该端盖20位于所述顶板19之下;不锈钢顶杆21的顶部从端盖20的下面穿过后固定在顶板19的底面;底座12用磁性材料制成;厚度方向充磁的板形永磁体14位于端盖20的下底面与底座12的上端面之间;筒形动铁芯17用磁性材料制成,在分闸或合闸时,动铁芯17的上端面与不锈钢顶杆21的下端面始终处于相互挤压状态;分闸弹簧22两端分别联接在顶板19和底座12之间;在线圈15和端盖20、永磁体14、底座12之间有一个用非磁性材料制的线圈架18;非磁性垫块13,位于动铁芯17与底座12之间,该垫块13的高度应大于端盖20下端面与动铁芯17上端面间的间隙L2即开关行程,以使顶杆21挤压住动铁芯17,同时减少动铁芯17与底座12之间的漏磁;连接圆筒16,位于端盖20与底座12之间起联接作用。
图2所示单稳态永磁机构的工作原理:线圈15输入端连接在电流方向和大小都允许变化的直流电源上,该线圈15产生的直流磁通依次经过所述底座12、永磁体14、端盖20、端盖20下端面与动铁芯17之间的间隙L2、动铁芯17,再回到底座12形成闭合磁路IV,在间隙L2处建立磁场;在合闸操作时,该线圈15的直流磁通的方向与永磁体14的磁通方向相同,所形成的合磁力通过动铁芯17推动不锈钢顶杆21向上,带动顶板19把所述开关合上(合闸),关断接入线圈15上的电流后,动铁芯17由永磁体14所产生的磁通保持在端盖20,使开关维持在合闸状态,同时使分闸弹簧22处于拉伸状态,当给线圈15通过与合闸时相反方向的直流电时,线圈15产生与永磁铁14的磁通方向相反的直流驱动磁通,使永磁磁通削弱,直至永磁力小于弹簧拉力时,动铁芯17下冲至非磁性垫块13,使开关完成分闸,随即断开直流电源后,在分闸弹簧22的拉力和永磁力共同作用下,开关维持分闸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新广,未经刘新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12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源转换器的控制电路
- 下一篇:一种挂绳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