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气动打钉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10538.8 | 申请日: | 200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81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董庆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大江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C1/04 | 分类号: | B25C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建军 |
地址: | 3175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气动 打钉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气动打钉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有排气装置的高压气动打钉机。
背景技术
一般的高压气动打钉机,在高压空气压力将其气缸内的活塞向下推动,将安装在枪嘴内的钉子击出后,活塞回复到原始击钉位置,活塞在复位过程中,将气缸内的高压空气排出。但现有技术中的气动钉枪一般是从后部直接排出,排出的高压气体会直接喷到使用者,这样会造成一定的危险。为了将高压气体顺利排出尽量减小因排气带来的危险,授权公告号为CN2626681Y,专利号为03261795.X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打钉排气防护装置,该打钉枪的排气座的后端一距离处设有一挡板,并使该挡板的高度超过该排气座上的若干排气孔,以阻挡高压空气直接向后排出;同时于该排气座近底部周围套设一护圈,以保护该护圈附近构件受到喷撞变形损坏。但常因操作人员操作不熟练或受外界天气、工作场所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高压空气直接朝向操作人员,从而给操作人员造成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更安全、更可靠的高压气动打钉机。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气动打钉机,包括一枪体、安装在所述枪体内的撞针、驱动所述撞针运动的气缸、安装在所述枪体内的高压气体平衡阀和供所述气缸内高压气体排放的排气座,所述排气座的前端成形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座内成形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排气口相通,所述气缸内的高压气体经所述排气通道转向后,从位于所述排气座前端的排气口排出。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气动打钉抢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排气座包括前排气盖和后排气盖,所述后排气盖安装在前排气盖的后端。
所述前排气盖包括前排气盖内壁和前排气盖外壁,所述前排气盖内壁与前排气盖外壁之间形成有排气空腔,所述排气空腔的前端形成所述排气口。
所述前排气盖的后端中心位置均匀设置有多个中心排气孔,所述前排气盖的后端周边位置设置有多个周边排气孔,所述中心排气孔与所述气缸相通,所述周边排气孔与所述排气空腔相通,所述中心排气孔(13)与所述周边排气孔相通,从而形成能够使所述气缸内高压气体转向后排出的排气通道。
所述后排气盖与所述前排气盖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中心排气孔与所述周边排气孔分别与所述空腔相通。
所述上前排气盖与后排气盖相结合部位设置有密封垫片。
所述中心排气孔为圆形孔,所述周边排气孔为腰形孔。
所述前排气盖内壁的壁厚大于前排气盖外壁的壁厚。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气动打钉抢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气缸内高压气体通过排气通道转向后向前排出,这样避免排出的气体朝向操作人员,对操作者没有任何危害;其次,本实用新型的排气座结构简单,制造和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排气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动打钉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排气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排气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前排气盖简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后排气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见图1、图2,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气动打钉机的实施例,包括一枪体、安装在所述枪体内的撞针、驱动所述撞针运动的气缸、安装在所述枪体内的高压气体平衡阀和供所述气缸内高压气体排放的排气座,上述结构都属于比较成熟的现有技术,具体的结构和工作过程此处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排气座的前端成形有排气口4,所述排气座内成形有排气通道3,所述排气通道3与所述排气口4相通,所述气缸内的高压气体经所述排气通道转向后,从位于所述排气座前端的排气口排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通道3能够将高压气体转向,让高压气体向前排出,从而避免高压气体从尾部向后排出,直接面向使用者,对使用者造成伤害,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大江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大江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05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