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合成塔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10395.0 | 申请日: | 2008-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35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武烈;庞彪;万蓉;杨泳涛;王志坚;庞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庞玉学 |
主分类号: | B01J8/06 | 分类号: | B01J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芳 |
地址: | 610041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合成塔,尤其涉及一种煤炭化工工程领域的费托合成塔。
背景技术
在煤炭化工工程领域中,固定床催化合成塔是煤化工、石油与化学工业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压力合成塔,尤其在合成氨和甲醇以及一氧化碳变换等工业过程中应用更为广泛,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煤化工、石油与化学工业中所使用的固定床反应压力合成塔,其结构型式种类繁多、各不相同。按气体在床层中流动的形式分类,可分为轴向流动反应压力合成塔和径向流动反应压力合成塔两种类型。按换热形式分类,可分为冷激式、内冷式和外冷式三种类型。
但是,现有技术的合成塔,都存在各种不同的缺陷。例如反应温度不均匀,操作难度大,气体“返混”现象较为严重,转化率较低,特别是能量利用很不合理,不能附产蒸汽;而且也无法实现单系列大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合成塔,具有催化剂床层温度均匀、产量高的特点,并且可以附产蒸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合成塔,其中包括:
壳体;
上管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上部;
下管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下部;
反应管,填充有催化剂并竖直穿设在所述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间;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间的壳体空间分别与所述上管板上部的壳体空间和下管板下部的壳体空间密闭,而上管板上部的壳体空间和下管板下部的壳体空间通过所述反应管导通;所述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间的壳体下部具有水入口,上部具有汽水出口。
所述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间的壳体内具有用于支撑所述反应管的拉杆。
所述壳体的顶部连接有反应物入口,底部连接有下封头。
所述壳体的上部连接有第一人孔。
所述反应管的底部为多孔板。
所述下管板下部的壳体设置有盘管。
所述下封头连接有反应物出口。
所述合成塔的所述壳体的下部还可以连接有第二人孔。
所述下封头连接有反应物出口和卸料口,所述下封头内容置有耐火球。
所述下封头内容置有耐火球。
所述气体出口连接有有一台加热、冷却盘管。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段为反应管和下段为盘管的结构,或者上段为反应管和下段为装有耐火球的下封头并且在出气口设置一台加热、冷却盘管的合成塔结构,使合成塔具备温度调节方便、迅速、有效,床层温度合理分布,操作适应性强,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维修、运输的特点,明显提高了催化剂的时空收率,延长了催化剂使用寿命,并且实现了能合理利用反应热能,附产蒸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合成塔具体实施例一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多孔板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合成塔具体实施例二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反应物入口 2-反应物出口 3-蒸汽入口 4-蒸汽出口
5-水入口 6-汽水出口 7-第一人孔 8-拉杆
9-上管板 10-下管板 11-壳体 12-反应管
13-盘管 14-下封头 15-多孔板结构 16-催化剂
17-多孔板 18-卸料口 19-耐火球 7′-第二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合成塔具体实施例一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合成塔,包括:壳体11;上管板9,设置在壳体11内的上部;下管板10,设置在壳体11内的下部;具体地,上管板9和下管板10的边沿固定密封在壳体11的内腔壁上,上管板9的上部和壳体11构成上管箱,下管板10的下部和壳体11构成下管箱。反应管12,填充有催化剂并竖直穿设在上管板9和下管板10之间,具体地,上管板9和下管板10对应竖直穿设的反应管12设有插孔;上管板9和下管板10之间的壳体11空间分别与上管板9上部的壳体11空间和下管板10下部的壳体11空间密闭,而上管板9上部的壳体11空间和下管板10下部的壳体11空间通过反应管12导通;上管板9和下管板10之间的壳体11下部具有水入口5,上部具有汽水出口6,并且水入口5位于汽水出口6的上面。上管板9和下管板10之间的壳体11内具有用于支撑反应管12的拉杆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庞玉学,未经庞玉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03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自动贴片安装的电容式麦克风模组及其封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