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托盘箱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08998.7 | 申请日: | 200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02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苏继军;倪建生;万里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19/06 | 分类号: | B65D1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红 |
地址: | 518067广东省深圳市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托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流器具,尤其涉及一种托盘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托盘箱一般主要针对一类货物设计,即固体或液体,应用领域有局限性。
现有的托盘箱一般是根据盛载的货物不同,在侧壁或端壁上有选择性的设门。例如,当盛载固体货物时,是在侧壁或端壁上设下门,通过打开该下门即可方便该固体货物的卸货;而当盛载液体货物时,则是在侧壁或端壁上设上门,这样,通过打开该上门,即可将盛装液体的内衬袋安装于该托盘箱的侧/端壁下方的排料口上,以进行液体货物的储藏和运输。因此,现有单一设计的托盘箱无法满足现代物流货物多样性的需求,应用领域具有局限性。
此外,当现有的托盘箱为折叠式托盘箱时,其侧壁或端壁与底盘之间一般采用不可拆解的方式连接,不利于特殊场合的应用及箱内卫生的打扫。并且这种托盘箱的侧壁或端壁在直立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时,一般需要较多的人力劳动,操作不便。
综上所述,现有的托盘箱在实际使用上存在缺陷,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范围广且组装方便的托盘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托盘箱,包括:一底盘,其具有四边,该底盘四角分别具有一角柱;以及四壁,包括两侧壁和两端壁,两两相对并分别转动连接到该底盘四边上;其特点在于,所述四壁中至少一壁的上部设有上门,该上门与其所在壁的下部铰接,且其两侧分别通过锁具和与之相邻的壁锁紧连接;所述四壁中至少一壁的下部设有下门,该下门与其所在壁的上部铰接,且其两侧分别通过第一转轴锁紧装置和与之相邻的角柱可拆卸地转动连接;设有下门的壁可绕该第一转轴锁紧装置相对于该底盘旋转并可从该底盘上拆卸,而未设有下门的壁则通过转动连接装置与该底盘的相应边转动连接。
上述的托盘箱,其特点在于,所述上门与下门位于同一壁上,且该上门与下门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上述的托盘箱,其特点在于,所述上门与下门位于不同的两个壁上。
上述的托盘箱,其特点在于,所述转动连接装置为铰链,连接在所述未设有下门的壁和该底盘的相应边之间;或者,所述转动连接装置为螺丝轴结构,该螺丝轴结构包括:螺丝轴,设置在所述未设有下门的壁的底边梁的两个端部上;导槽,对应于该螺丝轴设置在该角柱相应的立面上;其中,该螺丝轴插入该导槽中安装以使该未设有下门的壁与底盘转动连接。
上述的托盘箱,其特点在于,所述未设有下门的壁的底边梁为一方管,该螺丝轴安装在一安装块上,而该安装块安装在该底边梁两个端部的底面上,且该底盘相应边上对应于该安装块的位置形成有一切口,该安装块在该壁转动安装在底盘上时嵌入该切口内。
上述的托盘箱,其特点在于,所述未设有下门的壁的底边梁为一面开口的槽梁或角形梁,该螺丝轴安装在一安装块上,而该安装块从该开口嵌入该槽梁的两个端部安装。
上述的托盘箱,其特点在于,所述第一转轴锁紧装置包括:直角型导槽,设置在该角柱上与所述设有下门的壁的侧边梁相对的立面上;锁架,对应于所述直角型导槽设置在所述下门的底边梁上,其上具有一安装孔以及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锁轴,通过所述安装孔活动安装在该锁架上,该锁轴一端可沿所述锁轴的轴向移动并锁止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该锁轴另一端在该锁轴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时插入该直角型导槽内锁紧连接,而在该锁轴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时则脱离该直角型导槽释放连接。
上述的托盘箱,其特点在于,所述第一转轴锁紧装置还包括:锁销,靠近该锁轴另一端设置在位于该锁架外侧的该锁轴上;弹簧,套装在该锁轴上,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锁销和该锁架抵接。
上述的托盘箱,其特点在于,所述锁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其中该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所述安装孔;中间连接板,其两端分别与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且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
上述的托盘箱,其特点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为敞开式长圆孔,其一端半封闭。
上述的托盘箱,其特点在于,所述第一转轴锁紧装置的锁轴在插入该直角型导槽之前还穿过其所在的壁的侧边梁上的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89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