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零散弹药收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8945.5 | 申请日: | 2008-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24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杨京;张石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京;张石全 |
主分类号: | F42B39/00 | 分类号: | F42B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 林 |
地址: | 100040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零散 弹药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药收集装置,尤其是适用于零散弹药的收集和清点管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部队或地方武装部门执行任务或是射击演习训练结束后,通常会剩余一些零散的弹药或弹壳,这些零散弹药都需要严格的登记造册,并安全保管起来,以便自检或是上级部门检查。目前,在多数部队或武装部门并没有专门的零散弹药收集装置,通常是由部队战士或执行任务的个人用布袋、塑料袋、行军袋或其它非专业装置收集,然后回到所属机关用旧弹药箱、木箱等非专业收集装置统一保存。这种传统的零散弹药收集方式在方便携带、数目清点以及安全保管方面存在缺陷。在携带方面,如果没有专业的收集装置容易造成零散弹药的遗失。在数目清点和安全保管方面,每次清点需要打开封条,开箱检查,而在两次清点之间的时间段里,无法知道零散弹药的保存状态。
因此,设计一种专业的零散弹药收集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方便携带,又能够集中保管和运输,还能够适用于不同型号种类的零散弹药收集的专业零散弹药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零散弹药收集装置,包括:一个箱体上壳1和一个箱体下壳2,该箱体上壳1和箱体下壳2相结合构成一个箱体内腔,其特征在于,在该内腔中固定着一个多孔的弹性板4,利用多孔为所插入的子弹提供分隔的独立空间,利用其弹性来适应不同直径的子弹插入,并牢固地卡住。
上述的零散弹药收集装置中,所述的箱体上壳1和箱体下壳2的材料为透明材料。
上述的零散弹药收集装置中,所述的弹性板4是通过锁紧板3固定在箱体下壳2上的。
上述的零散弹药收集装置中,所述的弹性板4上的孔呈区域分布。
上述的零散弹药收集装置中,锁紧板3有上下两块,它们将弹性板4夹在中间,并固定在箱体下壳2上。
上述的零散弹药收集装置中,所述的箱体上壳1和箱体下壳2的一侧通过箱体连接轴6连接在一起,其另一侧设有用于将箱体外壳锁紧的卡扣5。
上述的零散弹药收集装置中,所述的弹性板4是通过锁紧板3用螺纹连接固定在箱体下壳2上的。
上述的零散弹药收集装置中,所述的箱体上壳1和箱体下壳2的材料为透明聚碳酸脂材料。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多孔的弹性板设计,能够适应不同规格型号的子弹在同一个收集装置中的收集,并将不同规格型号的子弹牢固的固定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内。由于采用了透明外壳设计,可在不打开封条情况下方便地完成清点和检查工作,并可以随时了解零散弹药的保存状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其内部独特的弹性板装置设计很好地解决了不同规格子弹的收集问题,适用于部队或地方的武装部门对零散弹药的安全保管工作。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便于盘点,安全保管的全新零散弹药收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壳开启时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壳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壳开启时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的实施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上壳1,箱体下壳2,锁紧板3,弹性板4,箱体卡扣5,箱体连接轴6,该箱体上壳1和箱体下壳2相结合构成一个箱体内腔,带有多孔的弹性板4固定在该内腔中,利用弹性板4上的多孔为所插入的子弹提供分隔的独立空间,利用弹性板4(或者说孔)的弹性来适应不同直径的子弹插入,弹性的孔可将所插入的子弹牢固地卡住。
箱体上壳1和箱体下壳2的材料为透明材料。这种透明设计使得零散弹药的清点工作在不用打开封条情况下就可以方便进行,并可以随时了解零散弹药的保存状态。当然,在实际生产中,也可以只有箱体上壳1或箱体下壳2采用透明材料。
透明的箱体上壳1和箱体下壳2通过箱体连接轴6连接,可以自由打开和闭合,通过箱体卡扣5将箱体外壳锁紧。箱体下壳2的下表面的四角上可以各设置一个小凸台,透明的箱体上壳1的上表面的四角则可设置与小凸台相配合的小凹坑,这样,在多个零散弹药收集装置叠放时,上面装置的小凸台落在下面装置相应的小凹坑内,有利于提高集中摆放或集中运输情况下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京;张石全,未经杨京;张石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89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捣固式炼焦炉M型导烟管
- 下一篇:破墙切割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