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照明锂电充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7908.2 | 申请日: | 2008-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83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林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锋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25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照明锂电充电器,属于充电器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手电筒没有充电功能,一般采用一次性电池,电池用完后,不能重复使用;而目前市场上的充电器,一般不带照明功能,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紧急充电器的使用几率比较低,应急充电器的使用场合也经常是在没有交流电源的场合,例如在户外的非办公或居住区,尤其是在人们出差和旅行的情况下。在这样的环境下,往往会需要使用到手电筒,但单独携带又很不方便。
目前市场上的手机应急充电器大多由干电池供电,然后用升压供应电流的方法给目前多数使用3.6V锂电池的手机提供充电电源,其用到的核心电路为升压电路,及其它配套附属电路,其不足之处是当完成手机应急充电后,通常干电池仍剩余一部分电量,而这些干电池通常由于没有方便合理的使用方式而被丢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干电池体积大,使得充电器必然体积较大,即浪费材料又粗大笨重,不便于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的可照明锂电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可照明锂电充电器,包括外壳,照明灯,锂电池,电路板,充放电接口,所述锂电池位于外壳内,通过电信号与电路板连接,照明灯及充放电接口与外壳连接,位于外壳内或外壳上,通过电信号与电路板连接。
所述电路板上设置照明灯驱动模块,锂电保护模块,升压模块,充电模块,以及接口和指示模块。
所述照明灯为LED灯。
还包括指示灯,指示灯包括充电指示灯,放电指示灯。
充电:通过配置的适配器,一端插入220V交流电插座,另一端插入产品DC端,即可对内部电池充电,贮能,此时红色LED灯亮,红色灯灭时,充电结束。
放电:根据手机的型号,用对应的连接线,一端插入放电口,另一端插入手机,这时本产品上的绿色LED灯闪烁,表明充电开始,同时手机屏幕应显示充电状态指示,表明充电正常进行,而本产品采用科学合理的特殊结构设计,解决了大批量生产问题,可以说是一款独创性的实用产品。
首先,本产品利用锂电池的贮存的电能大的特点,通过充电模块,对内部电池充电贮能,利用传统的交流适配器,从民用交流电取电,从而快速给内部电池充电贮能。适配器的DC头连接本产品DC接口,再将适配器插入110V或220V交流电电源,红色LED灯变亮,此时意味着正在对本品的内置电池充电,内置电池处于低电状态;如果红色指示灯灭,则内置电池已充满。
其二,是放电即对数码类产品充电,采用高效低功耗的升压集成电路(IC),可输出5.6V的电压,适合大部份数码产品的要求。
第三,手电筒功能,通过大功率1WLED灯的驱动电路,由开关控控制LED灯的亮灭,夜晚作照明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结构设计上,采用模块化设计,各种PCB电路板,连接器,灯头、开关、外壳等可分别加工,经简单的组合,就可完成产品的组装。
在能量贮存上,本产品采用高性能的锂电池贮能,不仅容量大,而且可重复次数多,寿命长。
在电性能上,采用目前最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充电和放电电路,除采用优化设计,使电路安全可靠外,更重视电路的高效率,提高电源的利用率,同时,也采用了低功耗设计,使电路自身的功耗达到最小;同时对锂电池进行各种保护,使本产品使用更安全可靠。
在大功率LED灯的使用上,解决了散热问题,有效防止LED灯发烫,延长LED灯的寿命。
产品特色:
1、双功能,即可用做手电筒,又可用做应急充电器;
2、内部锂电池可重复使用,高效环保;
3、多重保护、LED灯指示,使用安全可靠;
4、外观设计精巧,漂亮。
5、可对多种数码产品,如数码相机、手机、MP3、MP4等产品的电源进行充电或供电,可边充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可照明锂电充电器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可照明锂电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可照明锂电充电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可照明锂电充电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锋,未经林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79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等网线和直通网线互转装置
- 下一篇:带延时保护的计算机机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