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水处理气浮池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06576.6 | 申请日: | 200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80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赵瑞峰;武彦琴;高俊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思俊 |
地址: | 030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处理 气浮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气浮池。
背景技术
气浮是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去除油污的一项技术。气浮处理法是在水中通入或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使其附着在悬浮的油污颗粒上,增加悬浮颗粒的浮力,利用浮力原理使油污浮在水面,从而达到去油污的目的。
气浮池是通过隔墙分隔成接触室、分离室,完成微气泡与水中杂质的充分接触、粘附与上浮。现有的气浮隔墙高度不够,水流在接触室内的停留时间短,这样有不少附着油污的气泡不能上浮到水面,而是残留在出水中被出水带走,除油污的效果差;隔墙与池底没有留缝隙,接触区沉积的污泥无法清理,时间长了,污泥大量淤积,直到高出隔墙顶,才能随水流流走;由于污泥淤积,导致释放器堵塞。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废水处理气浮池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去油污效果好并便于清理污泥的一种废水处理气浮池。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是增加了隔墙的高度,将现有1m高的隔墙增高到4.2m以上,使接触室内的水停留时间不小于60s;在隔墙的顶部安装向水流方向倾斜的导流板,便于含气油污絮凝体从接触室的上部飘走;在隔墙下部与处理池底之间留有间隙,便于清理处理池底的淤泥。
本废水处理气浮池包括水池池体、隔墙、进水渠、出水渠、释放器与排渣槽,隔墙横向设置在水池池体内将水池池体内侧分隔成接触室与分离室,进水渠设置在水池池体外侧的进水方的上部,在水池池体分布着与进水渠相通的配水孔,出水渠设置在水池池体外侧的出水方的上部,在水池池体有与出水渠相通的出水堰,排渣槽横向设置在水池池体内出水方的上部,在排渣槽安装着通向水池池体外的排渣管,在水池池体内的底部的出水方设置着集泥斗,释放器安装在接触室内靠池底的部位,释放器的一端与释放支管的一端联接通,释放支管的另一端伸出池口,其特征是:排渣管竖直设置在水池池体内,所说的隔墙与水池池体进水内侧之间的距离为0.6m至1.0m,隔墙本身的高度为4.2m至4.8m,在隔墙与水池体的池底之间有80mm至110mm的间隔。
上述的废水处理气浮池,其特征是:在隔墙的顶部安装向水流方向倾斜的导流板,导流板在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为40°至50°,导流板本身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80mm至120mm,水池池体的池口比导流板的上边沿高0.6m至1.2m。
上述的废水处理气浮池,其特征是:所说的隔墙与水池池体进水内侧之间的距离为0.8m,隔墙本身的高度为4.5m,导流板的倾斜的角度为45°,导流板本身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106mm,在隔墙与水池池体的池底之间有100mm的间隔。
由于本废水处理气浮池将现有1m高的隔墙增高到4.2m以上,增加了接触室内的水停留时间,附着油污的气泡有充足的时间上浮到水面,明显提高了除油污的效果,减轻了下道工序纤维过滤器的粘结负荷,延伸了过滤器过滤精度,提高了水质;隔墙与池底设有间隔,淤泥可从池底由接触室流到分离室,便于清理污泥,避免堵塞释放器。在隔墙的顶部安装向水流方向倾斜的导流板,便于含气油污絮凝体从接触室的上部飘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废水处理气浮池实施例的结构图,沿水池池体纵向剖开。
图2是与图1相对应的俯视图。
上述图中:
1—进水渠 2—配水孔 3—水池池体 4—释放支管
5—导流板 6—隔墙 7—接触室 8—水面
9—油渣 10—分离室 11—池口 12—排渣槽
13—出水堰 14—出水渠 15—出水管 16—后池壁
17—集泥斗 18—排渣管 19—土 20—污泥
21—池底 22—间隔 23—释放器 24—前池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本废水处理气浮池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废水处理气浮池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局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65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浮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履带式起重机转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