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6-DGA-120蓄电池充电的滤酸雾储酸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6104.0 | 申请日: | 2008-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98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崔淑华;郭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风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12 |
代理公司: | 保定市燕赵恒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玉清 |
地址: | 07105***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dga 120 蓄电池 充电 滤酸雾储酸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6-DGA-120蓄电池上的充电辅助装置。
二、背景技术
6-DGA-120蓄电池充电分为两种,一种为极板组装补充电,一种为生极板组装电池化成。不论是极板组装补充电还是生极板组装电池化成,都是将电池注入一定密度和一定数量的电解液,经放置后给定充电工艺通入直流电,对极板或生极板进行处理,以达到电池的电器性能。
目前,我公司设计生产的6-DGA-120电池容量大,行驶里程远远大于市场电动三轮车用蓄电池,深受用户欢迎。但是由于电池容量大,根据电化学当量理论电池内所需硫酸量也会增加,在同等容积下,电解液液面增高,如果不加任何的工装,电池充电过程中,由于充电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使液面上升,会造成充电过程中电解液溢出,又由于充电过程中,极板或生极板中硫酸的溢出,同时在电池充电过程中,水分的挥发量比较大,使电解液密度增高,充电结束后单格电解液密度需要进行调整,由于每个单格酸量损失差异较大,电解液密度偏差大,调整电解液密度的工作量相对较大。若将每只电池每个单格均调整至电解液密度符合技术要求的范围是不太现实的。电解液密度的不一致将直接影响电池性能。充电过程中由于气体析出时将酸液带出,散布在空气中形成酸雾,有腐蚀性,对环境也会造成严重影响。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充电时能将溢出的电解液储存起来,充电完成后又能回流到溢液单格的用于6-DGA-120蓄电池充电的滤酸雾储酸器。
为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6-DGA-120蓄电池充电的滤酸雾储酸器,其特征是:它包括储酸体、密封栓和密封圈;储酸体上端口塞紧密封栓,其下口有与6-DGA-120蓄电池整体盖栓体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在下口上设置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上述所述的密封栓包括栓体、密封帽、气道、聚丙烯滤气片、栓盖和气片盖;栓体中间设置气道,气道的下端有密封帽,密封帽为开有气体通道的挡酸结构,气道的上端有聚丙烯滤气片,在聚丙烯滤气片的上端的密封栓内固定有气片盖,气片盖外上端的栓体内连接有栓盖。
本实用新型上述所述的挡酸结构的密封帽有内、外壁,内、外壁的下端各有一挡酸片,外壁下端的挡酸片一侧能开启,内、外壁上各有位置相背的进酸孔,其上端固定在栓体上。这样,酸液在挡酸片和分离开的进酸孔的作用下,不再随蓄电池内气体的排出而被带出。
本实用新型上述所述的栓盖压接在密封栓栓体的上端,其内的气片盖以超声波方式焊接在密封栓栓体内壁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方案,电池充电前安装在6-DGA-120蓄电池的每个注液孔上旋紧。在蓄电池充电时,其内部剧烈反应,酸液上溢,溢出的酸液储存在滤酸雾储酸器内,使酸不再外溢,损伤周围环境。当充电完成后,电解液平稳,其又回流到溢液单格内,使单格内的酸量损失大大减少,各单格内的电解液密度基本平衡,不用在很短时间内调整,减少了使用操作步骤,使用简单。尤其是在密封栓上带挡酸结构和聚丙烯滤气片的,挡酸结构可有效阻止蓄电池在充电时,酸液上溢外溅的情况的发生,使酸液强行回流到储酸体;聚丙烯滤气片则过滤掉了蓄电池内气体排出时所带出的酸液,使酸液不再被带出电池外,污染环境。总之,充电时,安装本实用新型的6-DGA-120蓄电池,可有效防止电池电解液溢出,保证电池单格液量和密度的一致性;电池充电不需要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可通过专有设备对电解液密度进行调整,降低了调整电解液密度的难度,实现了调整电解液密度的机械化,提高了生产能力,降低了成本。并减少酸雾对环境的影响。保证了电池性能。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密封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6-DGA-120蓄电池连接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风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风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61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
- 下一篇:连接熔炼炉和保温炉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