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弯曲板块式制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06007.1 | 申请日: | 2008-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04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五龙制动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5/02 | 分类号: | B66D5/02;B66D5/30;B66D5/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 澎 |
地址: | 050091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弯曲 板块 制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用电磁制动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无弯曲板块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电梯用电磁制动器是一种电磁失电制动器,主要包括有毂式制动器、钳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和板块式制动器等几种形式。其中板块式制动器的结构是基座与动铁板相对,在动铁板外侧接有摩擦片,在基座中装有长环形线圈绕组以及制动弹簧等部件。制动弹簧为若干柱形螺旋弹簧,设置在基座四角的线槽外围空挡处。由于制动弹簧始终是以基座为依托对动铁板施加外向的推力,这就使得动铁板的上、下两端始终受到一个外推作用力;而动铁板的中部在制动时会受到制动轮向内的挤压作用力。在上述两种反向作用力的作用下,动铁板在长期使用后的弯曲变形也就在所难免,而这种弯曲变形会直接导致制动器失灵,因而对电梯的使用安全威胁较大。
为提高动铁板的抗弯曲能力,人们不得不舍弃纯铁材料,转而使用45#钢或者使用65锰弹簧钢板来制作动铁板。使用这些材料,虽然提高了动铁板的抗弯曲性,但是因其导磁率低,所以造成制动器的制动力量小,发热高。因而材料转换后的板块式制动器仍然存在有使用上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无弯曲板块式制动器,以克服现有板块式制动器存在的技术缺陷,保证电梯的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弯曲板块式制动器,基座与动铁板相对,动铁板外侧接有摩擦片,基座中装有环形线圈绕组,所改进之处是在线圈绕组环内的基座上装有制动用的碟形簧片或柱形螺旋弹簧。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制动弹簧从线圈绕组环外部的基座四角改变到线圈绕组环内的基座中部,撤掉了原有四角设置的制动弹簧对动铁板上、下两端的外推作用力,使制动弹簧直接作用到相对于摩擦片施力处的基座中部,由此消除了动铁板弯曲变形的可能性,故而构成一种无弯曲的板块式制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一是因为无弯曲变形,所以可以直接使用导磁率高的纯铁材料制作动铁板,而纯铁材料所制的动铁板,体积小、发热低,受力均匀,符合电磁制动器的工作特性,因而安全保障性高;二是因为将制动弹簧集中在基座中部,在安装上调整螺栓后,就可使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调整非常方便,而简便的调整方式,就可以使“在电梯上安装的制动器可根据需要进行制动力矩调整”的这一选择性规范要求在每台电梯上都很容易实现,由此可提高电梯制造及安装的标准要求,使之成为一个强制性的规范标准要求,这样就可将电梯在制动器方面的安全隐患消除,从而提高电梯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配装碟形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配装螺旋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4是本实用新型配装两组碟形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图6是本实用新型配装两组螺旋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的基座1、动铁板2和摩擦片3的形状及连接关系等均与现有技术相同,线圈绕组4、减震垫6等机构的设置也保持不变。在线圈绕组4长环形环圈内的基座上装有作为制动弹簧的碟形簧片5(图1)或者螺旋弹簧7(图2)。
如果所述的碟形簧片5为一片或数片对合成的一组,就可装在基座1的中心位置(图1)。如果所述的碟形簧片5分为片数相同的两组,就可在基座1上呈上下分布,并应以中轴线作为对称中心线(图3)。如果线圈绕组是上下两个圆环形的线圈绕组,则两组碟形簧片5就正好各装在一个绕组的环圈内。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基座1上的碟形簧片5之后的基座槽内还可装入压板8,调整螺栓9从基座1外侧穿入,顶在压板8上。这样即可方便地实现一组或两组碟形簧片制动力矩的调整。
如果所述的螺旋弹簧7为4—10个一组,就可集中装在基座1的中心槽内。如果所述的螺旋弹簧7分为个数相同的两组,就可在基座1上呈上下分布(图5)。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每组螺旋弹簧7之后的基座槽内装有压板8,调整螺栓9从基座1外侧穿入,顶在压板8上,由此即可实现整组螺旋弹簧的制动力矩的统一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五龙制动器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五龙制动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60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氧化铝分解槽
- 下一篇:升降控制单元支撑结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