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型长冲程低冲次抽油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03996.9 | 申请日: | 2008-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85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 发明(设计)人: | 仝跃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仝跃南 |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F16H19/02 |
| 代理公司: | 石河子恒智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伯勤 |
| 地址: | 833200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冲程 低冲次 抽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油机,特别是一种滚筒式驱动的节能型长冲程低冲次抽油机。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开采中,主流使用的游梁式抽油机,该种机型虽结构简单,有较高的使用寿命,但其存在着冲次频率高、冲程短、能耗高的缺点。
中国专利03214647.7所公开的柔性驱动天轮式长冲程抽油机,在机架顶部的天轮两侧设有同轴同步转动的驱动换向轮,机架的下部设有低速电机,电机为双输出轴并位于底座上,其前部设有轮轴支撑座,轮轴两端装有一体的曲柄皮带轮,并通过柔性绳索与机架顶部的驱动换向轮连接
中国专利03213592.0公开了一种行星齿轮传动换向长冲程抽油机,该抽油机在机架(6)顶部装有天车轮(1)、天车轮(1)一侧固定安装一由四部分不同分度圆同模数的内齿轮圈(21)和外齿轮圈(22)构成整体双环内廻转行星齿轮环(4),同侧还安装有齿轮传动限位机构,由皮带轮(5)、传动轴(20)、传动齿轮(12)和限位滚轮(17)等构成,工作时电机带动皮带轮(5)及齿轮转动直接驱动双环内回转行星齿轮环(4)转动并回转换向带动天车轮(1)正反向回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冲程长、冲次频率低,进而大大降低能耗的滚筒式驱动的节能型长冲程低冲次抽油机。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电机、变速器、配重法码和驱动绳,其特点是在机架上设有滚筒式驱动轮,所述的驱动绳在滚筒式驱动轮上至少缠绕两圈以上,滚筒式驱动轮与抽油机光杆之间设有驱动绳导向轮。
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上述的滚筒式驱动轮与抽油机配重法码之间也可设有驱动绳导向轮。
上述的滚筒式驱动轮与抽油机光杆之间、滚筒式驱动轮与抽油机配重法码之间的驱动绳导向轮可以为一个以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上述的滚筒式驱动轮与抽油机配重法码之间还可设有至少包含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
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滚筒上设有螺旋的驱动绳槽,缠绕在驱动滚筒上的驱动绳为一根,而且驱动绳在驱动滚筒上无固定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冲程长、冲次频率低,进而可大大降低采油作业中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1为配重法码,2为驱动绳,3为驱动轮,4为机架,5为驱动绳导向轮,6为滑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机架4、电机、变速器、配重法码1、驱动绳2,在机架4上设有滚筒式驱动轮3,滚筒式驱动轮3上有螺旋状的驱动绳槽,驱动绳2为钢丝绳,缠绕在驱动绳槽中至少两圈以上,本实施例中驱动绳2在滚筒式驱动轮3的驱动绳槽中缠绕6~7圈,滚筒式驱动轮3与抽油机光杆之间、抽油机配重法码1之间均设有驱动绳导向轮5,即滚筒式驱动轮3两侧均设有驱动绳导向轮5。
实施例2:
参照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滚筒式驱动轮3与抽油机光杆之间、抽油机配重法码1之间均设有由两个驱动绳导向轮5组成的驱动绳导向轮组,即滚筒式驱动轮3两侧均设有由两个驱动绳导向轮5组成的驱动绳导向轮组,并且两个驱动绳导向轮5上下交错排列使驱动绳呈“S”状。
实施例3:
参照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滚筒式驱动轮3与抽油机光杆之间设有由两个驱动绳导向轮5组成的驱动绳导向轮组,即仅在滚筒式驱动轮3的抽油机光杆的一侧设有由两个驱动绳导向轮5组成的驱动绳导向轮组,并且两个驱动绳导向轮5上下交错排列使驱动绳呈“S”状。
实施例4:
参照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滚筒式驱动轮3与抽油机光杆之间设有由两个驱动绳导向轮5,即仅在滚筒式驱动轮3的抽油机光杆的一侧设有由驱动绳导向轮5。
实施例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仝跃南,未经仝跃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39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