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热板焊接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3348.3 | 申请日: | 200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81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高海良;徐俊斌;赵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20 | 分类号: | B29C65/2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惠春;黄国强 |
地址: | 361021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焊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立式热板焊接机,属于焊接机类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立式热板焊接机是用于塑胶产品熔接的一种设备,其工作原理是上、下两定位模分别定位夹紧塑胶件,使热模置位,通过两定位模动作让塑胶件与热模接触,热模加热把需要熔接的焊接面熔化,经过合适的时间,两定位模回位,等热模复位后两定位模马上合模把两塑胶件熔接部分压紧固化,以达到塑胶产品熔接的目的。目前的立式热板焊接机具有以下缺点:
1、采用两定位模、热模,定位模与热模之间对位非常麻烦,只能依靠手工调整,调模时间长且不准确;
2、热模机构置位和复位时冲击振动大,噪声高;
3、热模机构前进行程不可调且不稳定,到达位置不精确;
4、机台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定位模、热模经常会移位,紧固不牢。
并且,机台机架采用整体焊接,不方便拆卸,重复定位不准确,维修调整也非常麻烦。
综上,随着产品塑胶件的批量生产,上述现有焊接机很难达到生产者的要求。故,本领域人员经过精心研究、改良现有设备构造,是以,才有本实用新型的提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焊接机上、下两模及热模在定位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定位准确快速的立式热板焊接机,方便装卸模具并且焊接塑胶件生产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机架上装有上、下定位模安装板,上、下定位模分别固定于安装板上,上、下定位模之间设有可前后移动的热模安装板,并且,上、下定位模安装板在导向柱的导向下作上下移动,其中:所述的上、下定位模安装板分别设有定位件,上述定位件分别与上、下定位模的定位孔相配合。
所述的热模安装板上设有一定位孔,该定位孔与热模上安装的一定位件相配合。
所述的定位件为弹销定位机构,其包括弹销座和销轴,该销轴贯穿于弹销座中心孔且向外延伸,销轴一端固定连接一拉手,拉手与弹销座端面接触且可以相对旋转,接手与弹销座接触端分别设有相配合的突榫和榫槽。
所述的弹销座中心孔为一台阶通孔,通孔内设有回位弹簧,该回位弹簧套于销轴的较小轴段上,回位弹簧一端抵触于销轴的轴肩面,另端抵触于弹销座台阶面。
所述的热模前后端的机架分别设有缓冲限位机构。
所述的缓冲限位机构包括安装板,一缓冲器穿过安装板,并且通过两螺母固定于安装板,安装板一侧的缓冲器上设有定位螺帽。
所述的定位模的导向轴下端与底板台肩定位并用螺母紧固联接,上端与顶板浮动联接加调整定位套顶丝紧固。
本实用新型的两定位模安装板处分别加装两弹销装置,两定位模增加两销孔定位;热模安装板上增加一销孔,热模上增加弹销装置定位;热模机构前后增加缓冲器缓冲,特别在前端缓冲处增加定位螺母限位;机台主体支架采用分体联接,关键连接处加装锥度销;机台导向主轴下端与底板台肩定位并用螺母紧固联接,上端与顶板浮动联接加调整定位套顶丝紧固。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效果:
1、两定位模之间,定位模与热模之间可准确对位,在使用过程中也不会移位;
2、方便装卸模具,大大缩短调模时间,由原来调模时间3H减为20MIN;
3、热模机构置位和复位时几乎无冲击振动,噪声很低;
4、热模机构前进行程可精确微调,热模重复精度很高,可达到0.02mm;
5、机台拆装维修方便,重复定位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面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面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定位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缓冲限位机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导向轴示意图。
其中1、机架 101、导向轴 2、上定位模安装板
3、下定位模安装板 4、热模安装板 401、热模定位孔
5、弹销定位机构 501、弹销座 502、销轴
503、拉手 504、回位弹簧 6、调整定位套
7、缓冲限位机构 701、安装板 702、缓冲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33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