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炉鼓风脱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00772.2 | 申请日: | 200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56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余秋根;胡志勇;王斌;张进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9/16 | 分类号: | C21B9/16;B01D53/26;F25J3/06;F25J3/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爱云 |
地址: | 4000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鼓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制冷脱湿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高炉鼓风脱湿装置。
背景技术
对高炉鼓风进行脱湿,既可节能又可增加风量。鼓风中每标准立方米空气中减少1克的水,可使风温升高6℃,可增加喷煤粉1.7kg/t铁,如果鼓风中空气的相对湿度由13%降至6%,可增加风量约14%,节能10%,高炉鼓风脱湿为高炉冶炼节能增效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国内有大小高炉1000多座,由于多数为上个世纪所建,采用脱湿技术的高炉很少,目前仅有宝钢分公司的5台4000m3高炉鼓风机,宝钢不锈钢分公司(原为上钢一厂)的1台2500m3高炉鼓风机,和新余钢厂、韶关钢厂、广西康密劳铁合金有限公司等少数高炉配套了鼓风脱湿装置。
目前,在常规的高炉鼓风脱湿装置中,在脱湿器的制冷剂输入端配置一组膨胀阀为基本调节阀组,并和脱湿器出口的空气温度连锁,出口空气的过热度决定膨胀阀的开启大小。对于采用垂直交叉流布置的大型高炉鼓风脱湿器,由于换热量非常大,可达10~1000万大卡/h,脱湿器换热器体积大,制冷液冷端流体流程长,有空气出口温度场不均的工况,此温度差最多可达8~10℃,这将直接影响到高炉炉况的稳定。例如,脱湿器进口的空气温度为30℃,经过脱湿器换热脱湿后,在脱湿器底部出口空气温度为2℃,而其顶部出口空气温度可高达12℃,出口空气温度场不均匀,造成空气经过换热脱湿后,底部温度达到考核指标而顶部达不到;或为了满足顶部达标而出现底部空气过冷,造成浪费。
现有的高炉鼓风脱湿装置中采用的是一台制冷机组和一台脱湿器相连接的方式,如制冷机组或脱湿器发生故障使该高炉鼓风脱湿装置停机,则不能对鼓风进行脱湿而直接影响高炉的冶炼;如要对该高炉鼓风脱湿装置进行维修,在进行高炉鼓风机切换时则影响对高炉的鼓风,因此现有的高炉鼓风脱湿装置的运行可靠性不高。此外,现有的高炉鼓风脱湿装置的制冷系统中冷媒的流量大、压力高,对在长期连续的运行中可能产生的冷媒泄漏还没有有效的检测及控制措施,一般要等到影响该系统的制冷、脱湿效果时,才能通过对诸多可能的影响因素的进行排查后确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鼓风脱湿装置。包括制冷机组,脱湿器,供液管,回液管,供液管上设置基本膨胀阀;脱湿器两侧端分别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在其底部有排水管,基本膨胀阀前端处的所述供液管上设置分流管,分流管上设置调节膨胀阀,分流管另一端与所述脱湿器的中部密封连接;所述脱湿器的空气出口处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的温度传感器与温度监控器线缆连接,温度监控器与所述基本膨胀阀和调节膨胀阀线缆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高炉鼓风脱湿装置具有脱湿器出口温度场分布均匀、脱湿效果好、装置系统连续运行可靠性高的特点,而且能及时检测冷媒泄漏、方便设备检修,并有利于高炉炉况稳定和高炉冶炼节能增效。可广泛应用在高炉鼓风脱湿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炉鼓风脱湿装置,包括制冷机组、脱湿器、两端分别与脱湿器下部和制冷机组密封连接的供液管、两端分别与脱湿器上部和制冷机组密封连接的回液管、供液管上靠脱湿器下部设置的基本膨胀阀;脱湿器由多个脱湿器单元组成,其两侧端分别有空气入口、空气出口,在其底部有排水管,基本膨胀阀前端处的供液管上设置分流管,分流管上设置调节膨胀阀,分流管另一端与脱湿器的中部密封连接;脱湿器的空气出口处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的两个温度传感器与温度监控器线缆连接,温度监控器与基本膨胀阀和调节膨胀阀线缆连接。
当脱湿器的空气出口处的顶部和底部的空气的温度差经温度监控器显示达到大于3℃,则调节膨胀阀的开启度变化,从脱湿器的中部补充冷媒,使顶部的热空气得到有效冷却,从而保证出口温度场的相对均匀,当该温度差小于3℃后,调节膨胀阀保持在这一开启状态,从而保证出口温度场的相对均匀。调节膨胀阀和基本膨胀阀一起联动调节,最短时间内适应空气量、环境温度和冷媒状态的变化,达到稳定系统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07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防PU革面料
- 下一篇:一种仿生型心肌组织生物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