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炉用高效节能红外线燃烧板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9018.1 | 申请日: | 200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186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宗仁;黄维忠 |
主分类号: | F23D14/14 | 分类号: | F23D14/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0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炉 高效 节能 红外线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炉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灶具直喷式炉芯基本是由炉芯体、安装在炉芯体上的多孔铸铁件组成,由于铸铁直接与炉芯体接触,随着温度的升高,达到一定的燃点,由于炉芯导热系数高,热量会很快传至整个炉体,包括进气管尾部,由于进气管尾部发烫,进的燃气多,空气少,使自身分压力减弱,导致产生回火现象。同时,空气和燃气的浓度比发生变化,燃气不能充分燃烧,导致产生更多的废气、臭味,还产生积碳、积垢,使热损失大大增加,致使其耗能,热效率低,一般炉温只能达到750℃。
现有也有在炉芯上采用多孔的红外线燃烧板,但对燃烧板的出气孔没有做有效的设计,通常采用的是普通的直孔,孔内径上下没有变化,这样的孔型容易产生回火,温度不能有效集中在板面上,降低热效率。对燃烧板外周设计的装饰环,都仅是起到保护面板和起装饰作用,并未做其它有利用提高热效率的特殊考虑,因此装饰环均与板面的厚度相当,致使板面直接与炉芯的铸铁件接触,距离炉芯没有达到一个合理的高度,导致燃气和空气流动不畅,不能充分混合,从而降低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燃气炉用高效节能红外线燃烧板,提高灶具的热效率,避免回火,减少废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燃气炉用高效节能红外线燃烧板,其板体是由耐火材料制成的布满有出气孔的圆板,所述板体上的出气孔上的直径由底部向顶部逐渐增大,呈漏斗形。对于燃烧液化气的燃烧板,出气孔底部直径在0.6-1.3mm,最好在在0.8-1.1mm,顶部直径在0.9-1.6mm,对于燃烧天然气的燃烧板,出气孔底部直径在1-1.8mm,最好在1.6-1.8mm,顶部直径在1.3-2mm。采用上述漏斗形的出气孔,尤其是对出气孔底部直径进行合理的选取,可以很有效地避免回火现象,使温度只能聚集在板面上,提高热效率。
进一步,在所述板体外周包有一圈装饰环,装饰环的高度为25-60mm整体的直径在100-130mm,所述装饰环的高度为25-60mm,装饰环比板体宽出13-48mm。这样可以充分考虑到板面燃点与锅底的距离,可将将其控制在25mm以内,使热量得到充分发挥。
另外,最好将出气孔的顶端出气口设计为斜面口,这样可以促进燃气的二次燃烧,使其燃烧充分。
进一步,板体上的出气孔最好以板体中心为圆心在板体上呈同心圆分布,在板体上表面的每一圈出气孔之间形成有沟槽。或者板体上的出气孔在板体上成排均匀分布,在板体上表面的每一排出气孔之间形成有沟槽。这样即便于制造,沟槽又有利于燃气的二次燃烧。
本燃烧板通过上述结构改进,可以显著提高灶具的热效率,促进燃气充分燃烧,有效消除燃气臭味,减少灶具积碳和积垢。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一种燃烧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出气孔按同心圆均匀分布的燃烧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出气孔按排均匀分布的燃烧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的是出气孔以板体中心为圆心在板体上呈同心圆分布的燃烧板,图中出气孔未显示完全,只给出了中间一部分。该燃烧板的板体1是由耐火材料制成的圆板状,板体1上布满有出气孔2。参见图2,出气孔2呈漏斗形,其直径由底部向顶部逐渐增大,对于燃烧液化气的燃烧板,出气孔底部直径在0.6-1.3mm,最好在在0.8-1.1mm,顶部直径在0.9-1.6mm,对于燃烧天然气的燃烧板,出气孔底部直径在1-1.8mm,最好在1.6-1.8mm,顶部直径在1.3-2mm。出气孔2的顶端出气口不是平口,而是采用的斜口21,在板体上表面的每一圈出气孔之间形成有沟槽22。另外,板体1外周包有一圈装饰环3,装饰环的高度为25-60mm,并比板体宽出13-48mm。
图3是出气孔按同心圆均匀分布的燃烧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另一种燃烧板,其不同之处是出气孔2在板体1上的排列形式不一样,其采用的是成排的均匀排列。当然,出气孔的排列并不仅限于图1和图3所示出的两种形式,还可以是其他任意排列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宗仁;黄维忠,未经李宗仁;黄维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90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引射回油回路的满液式机组
- 下一篇:马达式多回转阀门气动执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