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刃前房穿刺刀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7941.1 | 申请日: | 2008-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05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余涛;王晓芹;阴正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A61B17/3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38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刃 前房 刺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眼科前房穿刺手术中使用的前房穿刺刀。
背景技术
前房穿刺术是一种眼科项基本治疗方法,特别是用于急性高眼压、视网膜动脉阻塞等眼病的急症处理。
前房穿刺术用于眼科诊断适用于下列情况:(1)有微生物感染征象,急需确定感染性质。(2)需要确定眼部疾患免疫学病因。(3)需做微量元素分析以确定眼内异物性质或了解眼内某种元素代谢状况。(4)眼内原发或转移性肿瘤,需做房水细胞学诊断。(5)其他有诊断意义的房水测定。
前房穿刺术在眼科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前房穿刺术是前房冲洗手术的必须步骤,可用于重度眼碱烧伤和伴有高眼压的前房积血。前房穿刺术也是前房成形手术的步骤之一,前房成形手术适用于下列情况:(1)外伤、炎症粘连等因素导致的全部或部分前房消失,或前房变浅。(2)青光眼手术后,前房形成迟缓,保守治疗无效。(3)眼后段手术中因注入硅油、气体导致前房受挤压消失。
目前前房穿刺术中有很重要的一点不足,就是前房穿刺术的器械不成熟,现临床多用一次性注射针头或白内障侧切刀,由于这些器械的使用引起的组织破坏比较大,导致一些问题发生:(1)穿刺口漏。由于穿刺口漏,使前房消失(眼压偏低,荧光素染色阳性),不但影响了正常手术的进行,甚至导致延误手术时机,无感染者必须加压包扎1~2天,直至前房再形成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处理,有感染的患者则必须在抗感染治疗后再进行其余治疗。(2)穿刺口坏死扩大,前房积脓。
针头或白内障侧切刀均可造成一定的眼组织缺损,这些组织的缺损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影响了治疗效果,限制了前房穿刺术的临床应用。鉴于以上原因,用于前房穿刺的装置目前有待改进,迫切需要一种损伤小,几乎不造成组织缺损的,操作简单的前房穿刺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损伤小,几乎不造成组织缺损,穿刺操作时间短,使用及携带都很方便的双刃前房穿刺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刃前房穿刺刀,包括穿刺刀刀身、连接杆和穿刺刀刀柄,穿刺刀刀身由医用金属制成,一头呈扁平的尖菱形,另一头与连接杆相连,穿刺刀刀身两边的菱形边形成锋利的刀刃,前端的菱形尖形成刀尖,这样便于进行前房穿刺术,形成一个缝状的手术道口,不造成刀口周围组织的损伤,不对刀口周围组织造成挤压或压迫。
连接杆为长条状的医用金属制成,一头与穿刺刀刀身后端连接,另一头与穿刺刀刀柄相连,连接杆可为直杆状或有一定角度的折角杆或弧形杆状,以便于手术操作。穿刺刀刀柄可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呈长条状,表面为磨砂状或有粗糙条纹,可以增加摩擦力,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对患者眼部损伤小,可作为一次性医疗用品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其中穿刺刀刀身的正面放大图。
图3为穿刺刀刀身的侧面放大图。
图中:1、穿刺刀刀身,2、连接杆,3、穿刺刀刀柄,4、刀刃,5、刀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双刃前房穿刺刀由穿刺刀刀身1、连接杆2和穿刺刀刀柄3三部分组成。穿刺刀刀身1呈扁平的尖菱形,由两边的菱形边形成锋利的刀刃4,前端的菱形尖形成刀尖5,后端通过连接杆2与穿刺刀刀柄3连为一体。连接杆2采用有一定角度的折角杆或弧形杆状,以便于手术操作。穿刺刀刀柄3呈长条状,表面为磨砂状或有粗糙条纹,以增加摩擦力。
穿刺刀刀身1和连接杆2采用医用金属制成,穿刺刀刀柄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使用方法:进行术前准备及麻醉后,用开睑器撑开上下眼睑,固定镊夹持穿刺点对侧或同侧角膜缘外球结膜及筋膜固定眼球,颞上方角膜缘内0.5~1mm用双刃前房穿刺刀做一穿透的水平切口,然后进行前房成形术或前房冲洗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79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风角度可调的新型蔬菜大棚
- 下一篇:具有接种功能的食用菌种植用封口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