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杆式浴室把手锁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4841.3 | 申请日: | 2008-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80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魏天兵;吉正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固力保安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C1/06 | 分类号: | E05C1/06;E05C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528415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杆式 浴室 把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浴室门上的三杆式把手锁。
【背景技术】
一般的浴室门需要在内部反锁时,从外侧不能直接通过外执手开锁而在内部可以通过保险按钮解锁后再开锁。这就需要安装在浴室门上的浴室用把手锁设有相应的保险机构来保证此功能。通常的三杆式浴室把手锁包括设置在门体上的锁舌、通过盖圈衬组件分别设置在门体内侧和外侧的内外执手以及保险机构。当保险机构解锁时,内外执手均能够带动锁舌收缩,从内外侧均能打开锁具;当保险机构自锁时,如无应急匙开锁,外执手无法旋转,从而无法从门体外侧打开锁具,而可以从门体内侧可先按下保险按钮打开保险机构、解除自锁状态,再旋转内执手,从而从门体内侧打开锁具。
但浴室用把手锁还需要具有快速解锁的功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浴室内的人能够迅速打开锁具进行逃生。现有的三杆式浴室把手锁中的保险机构通常都需要先拉出保险按钮才能解除保险机构的自锁状态;再旋转内执手将锁具打开。因此,浴室内的人需要进行解锁、开锁两个动作才能将门打开,不能满足快速解锁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三杆式浴室把手锁存在的需要解锁、开锁两个动作才能完成开锁的缺陷,提供一种解锁和开锁一次性完成的三杆式浴室把手锁,从而快速将锁具打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三杆式浴室把手锁,包括固定在门体上的锁舌、内盖圈衬组件和外盖圈衬组件、以及可转动设置在外盖圈衬组件和门体之间且驱动锁舌的外执手组件、可转动设置在内盖圈衬组件和门体之间的内执手组件和带保险杆的保险机构,还包括可与外执手组件同轴转动的外离合组件;可与内执手组件同轴转动的内离合组件;保持内离合组件和外离合组件处于常闭状态的弹性元件;所述外离合组件中包括一个止动盘,所述止动盘上设有与保险杆相匹配的止动缺口,所述保险杆上设有与所述止动盘相匹配的外解锁缺口;所述内离合组件中包括一个解锁盘,所述保险杆上还设有与所述解锁盘相匹配的内解锁缺口,所述内解锁缺口靠近内执手组件一侧的侧壁上设有斜面;所述解锁盘上对应内解锁缺口处设有与斜面相配合的推动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杆式浴室把手锁中,所述解锁盘上对应内解锁缺口处设有推动缺口,所述推动面设置在推动缺口的侧壁上并与所述保险杆内解锁缺口的斜面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杆式浴室把手锁中,所述保险杆内解锁缺口的斜面为双向斜面,所述推动面设置在推动缺口的两侧壁上并与所述保险杆内解锁缺口的双向斜面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杆式浴室把手锁中,所述外离合组件包括与外执手组件同轴转动设置的外离合杆和固定在外离合杆端部的外离合片,所述止动盘固定设置在外离合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杆式浴室把手锁中,所述止动盘设置在所述外离合片上,其靠近所述保险杆的一侧设有所述止动缺口。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杆式浴室把手锁中,所述内离合组件包括与所述内执手组件同轴转动设置的内离合杆和固定在内离合杆端部的内离合片,所述解锁盘固定在内离合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杆式浴室把手锁中,包括与内离合组件同轴设置的内执手芯、套设在内执手芯端部并位于内盖圈衬组件外侧的内执手、位于内盖圈衬组件内侧且套设在内执手芯中部的内固定座。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杆式浴室把手锁中,所述内盖圈衬组件包括固定在门体上的内盖圈衬、设置在所述内固定座和内盖圈衬之间的执手复位弹性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杆式浴室把手锁中,所述解锁盘设置在所述内固定座上,其对应保险杆的内解锁缺口处设有与所述斜面相配合的推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固力保安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固力保安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48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NandFlash缓冲管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笔记本电池盒及其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