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智能身份识别徽章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0855.8 | 申请日: | 200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59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畅 |
主分类号: | A44C3/00 | 分类号: | A44C3/00;G06K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70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智能 身份 识别 徽章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智能身份识别徽章,是通过无线电阅读器能识别佩戴者身份的一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身份识别徽章都是由在金属或非金属的用凸凹字体印有佩戴者所服务单位标识的长方形或其他形状的实心标牌。如:校徽,警徽,军徽等。这些徽章只能用肉眼识别,由于字体较小,在远处很难分辨真伪,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现有印字实体徽章的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智能身份识别徽章,这种徽章不仅能测出佩戴者的徽章真伪,而且还能在徽章无线阅读器及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下方便地识别佩戴者是否就是授权机关授权的佩戴者本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一非金属材料制成徽章主体上挖一个空腔,在空腔中放入一个漆包线线圈(L1)和无线电智能芯片(U1),漆包线线圈(L1)的两端与无线电智能芯片(U1)的两个焊接点相连接,并用另一块非金属材料将漆包线线圈L1和无线电智能芯片(U1)封闭在徽章内腔中。无线智能身份识别徽章中的漆包线线圈在收到外界发出的与无线电智能芯片频率相同的无线电波后,将一部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电能供无线电智能芯片使用同时将另一部分电磁波信号送往无线电智能芯片,在电磁波或电磁波携带的指令作用下将无线电智能芯片激活,使其通过铜漆包线线圈将无线电智能芯片中的信息以无线电波形式发射出来。无线电徽章阅读器收无线智能身份识别徽章发出的无线电信息后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信息发送到计算机相应端口,计算机接收到无线智能身份识别徽章的信息后立刻调出被授权人的身份信息及照片进行核对无误发出通行信号,否则,发出报警信号。达到能够自动识别佩戴徽章者身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需人为近距离肉眼识别,远距离就可以识别佩戴者身份,同时,可以利用电脑调出佩戴者的其他相关信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无线智能身份识别徽章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3是图2的I--I剖视图。
图1中.L1铜漆包线线圈,U1.无线电智能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在徽章主体(1)上挖一个空腔,将漆包线线圈(2)的两个引线端分别焊接到无线电智能芯片(3)的两个焊接点上,并放入在徽章主体(1)的空腔内,把徽章后体(4)与徽章主体固定到一起。既成为无线智能身份识别徽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畅,未经刘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08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照明设备上的安防系统
- 下一篇:双屏幕端点销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