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节能型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89798.1 | 申请日: | 200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64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单连金;贾维发;王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单连金 |
主分类号: | F24H1/40 | 分类号: | F24H1/40;F24D3/02 |
代理公司: | 齐齐哈尔鹤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叶仲刚 |
地址: | 161005黑龙江省齐齐***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节能型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节能型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飙升以及传统不可再生燃料的日趋枯竭,能源紧缺已经成为束缚和限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大瓶胫。为此,最大限度地节约和使用现有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迫在眉睫的一项紧要任务。众所周知,锅炉是目前工业建设和民众生活的核心动力,但同时它也是一个超重量级的耗能老虎,因此,在工业及民用锅炉上加装节能设施自然也就成为大规模节能行动的前行者。目前,在国内的不少锅炉上都加装了省煤装置,这些设施虽然在节约能源方面确确实实地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使用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的问题。首先是这些设施的安装位置大都不够合理,由于现有设计的立足点往往都局限于烟气的余热回收,因此大多数的省煤装置都是属于烟气余热回收型,通常都设置在锅炉本体之外,也就是安装在锅炉的尾部,因此其功能和作用都比较单一。第二就是现有的省煤装置其换热面积都是按照锅炉设计煤种的发热量确定的,而限于当前的煤炭紧缺现状,在实际工作中每台锅炉要想得到稳定的煤种供给都是相当困难的,当新煤种的发热量过低时,省煤装置显然不能发挥作用。而当新煤种的发热量过高时首先会造成锅炉的炉膛温度、排烟温度显著升高,使现有的省煤器不能将所有的余热全部回收,从而降低了节煤效果。此外由于锅炉炉膛温度和烟气的温度过高,还会使进入锅炉对流管束的烟气温度大大高于设计温度,导致锅炉管内结垢速度加快,甚至产生汽化现象,从而引发锅炉的爆管事故。另外,由于锅炉对流管束布置很密,锅炉燃烧产生的飞灰极易积存在对流管束之间又难以彻底地清掏,这也会促成锅炉燃烧效率的明显降低。目前对于这些问题还没发现有很好的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节能型锅炉,其不仅可以解决因新煤种发热量过高而造成的对流管束的前排管爆管事故以及对流管束间的烟尘堵塞问题,同时还能够充分吸收煤炭燃烧放出的热量,实现即能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又可节能省煤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该安全、节能型锅炉上,节能装置的安装位置是设在锅炉炉膛口之后,对流管束之前。
设在该节能装置上的节能管束进水管、节能管束出水管分别与供暖系统的出循环水泵出水管、循环水泵进水管相连接。
该节能装置的的具体结构为一组平行设置数排节能管束,节能管束数量可以采用3排、4排或5排设计,在节能管束两端分别设有公用集箱,该公用集箱以炉墙与锅炉钢架结构做支撑,两端经炉墙探出至炉外。在该节能管束的最高处与最低处分别装有排气安全阀和排污阀。在相应的管线上还装有温度计、流量调节阀、压力表、安全阀、集气箱、超压报警器和超温报警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最大特色就是将节能装置设计在对流管束的前端,这种安装位置上的改进其重大意义在于将现有的被动式节能变成了一种全新的主动式节能,不仅可使节能潜力大大提高,同时也消除了因煤种变化给节能装置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由于安装位置的改变还增加了该装置对烟气的阻挡作用,锅炉燃烧所产生的飞尘进入锅炉对流管束的数量大为减少,使锅炉的效率得到正常发挥。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将流经该节能管束的水并入供暖循环系统,因而其流速、流量都十分充足,其所带来的好处首先是可以避免因局部过热而造成的爆管故障,保证对流管束能在设计工况下运行。另一个好处则是使多余热能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吸收,并直接并入循环系统加以有效利用。第三点好处就是由于烟气流经节能管束时会将热量最大限度地传递给节能管束,从而实现了其出口温度的降低,也保证了锅炉操作的安全和稳定。通过两年多的试用,这些优点均得到了极为充分的证实。以试用的1台10吨采暖锅炉为例,一个为期为六个月的采暖期可以实现节煤10%以上,爆管故障发生率由原有的每期6起降低为0起。为北方地区实现冬季安全、节能供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实施例2中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实施例3中图1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图
图中标号:
1、炉膛口 2、对流管束 3、节能管束
4、公用集箱 5、节能管束进水管 6、节能管束出水管
7、循环水泵出水管 8、循环水泵进水管 9、排气安全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单连金,未经单连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97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升压脉冲均衡动态浮动充电修复机
- 下一篇:HSUPA HARQ处理冲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