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型退火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7720.6 | 申请日: | 200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19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宋长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长洪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2F1/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宝堂 |
地址: | 315473浙江省余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型 退火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热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黄铜压延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台车式退火炉。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各铜加工企业,特别是黄铜及铅黄铜压延加工企业的棒材退火,大部分采用普通的远红外台车式退火炉,主要是把工件静止放在台车上退火,炉内热气流动紊乱,气流流速不均匀,造成退火时上下温差较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底部由于结构原因,不能完全密封,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且炉壁一般采用多层耐火砖,炉体重量大,安装不便,生产效率低,散热较多,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恶化了周围的工作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从而开发一种均匀退火,提高热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双台车罩式复合型退火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复合型退火炉,具有炉体,炉体内有电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炉体为分离式,由炉罩、炉底以及与炉罩相配合的液压升降装置组成,所述炉罩内装有电热系统和热风循环系统,所述炉底为台车结构,下面装有行走轮及及制动器。行走轮与设在地面的轨道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作为优选,炉罩内的热风循环系统由侧向导风罩和设置在炉罩顶部的若干台热循环风机组成。
作为优选,升降装置由安装在炉罩四周的升降导向装置和固定在底面上垂直设置的液压升降装置组成。
作为优选,炉罩的底面和炉底的顶面相重合,所述重合面之间装有软性密封条,受压密封,保证复合型退火炉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上述退火炉,采用双台车(双炉底)独立移动机构,使复合型退火炉装料、材料退火的时间重合,以提高设备使用效率,还可以实现自动控制。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侧向热风循环系统的设置和采用双台车独立移动机构,再加上好的密封性能,为实现均匀退火,提高热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达到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退火炉,炉体为分离式,由炉罩4、炉底1以及与炉罩相配合的液压升降装置组成。炉罩4内设有电热系统及热风循环系统,热风循环系统中的导风罩采用厚度为2mm的不锈钢板,用钣金折边等工艺手段,使其增加强度,不易热变形;采用上、下双层结构,实现侧向进、出风,使热风透过棒材层间隙,提高热交换效率及减小棒材内外层温差。
考虑炉内空气流动受阻等因素,炉罩顶部配有4套热循环风机5,确保炉内空气以60次/分钟的速度流动,将电热充分交换,实现炉内温度的均匀性。炉罩4由钢管、板材焊接,炉衬为纤维耐火保温材料,具有重量轻、密封保温性能好、蓄热少的优点。炉内电热元件为OCr25Al5的带状体,用高温粘合剂和陶钉固定在纤维材料上,具有牢固、可靠、不易松脱等特点。由四台液压缸3组成、垂直设置的液压升降系统,配以炉罩四周的升降导向装置6驱动炉体上、下升降,上、下升降平稳、安全。炉底1为台车结构,采用型材焊接而成,配有独立的自行装置和制动装置,以齿轮齿条传动方式,结合变频器控制,实现炉底双速自行,即快速进出移动和慢速定位,炉底台车有行走轮及制动器,车内填充保温耐火材料及四周安装软性密封材料。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本实施例的炉底1采用双台车设置,使台车装料与材料退火同时进行,以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工作时炉罩底面和炉底顶面相重合,重合面之间由软性密封条受压密封配合,保持复合型退火炉良好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热电系统采用二区温控,配备智能型温控仪,实现自动无级调功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长洪,未经宋长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77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