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液两相环型隔膜泵用吸排腔隔离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6404.7 | 申请日: | 2008-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95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生昌;邓鸿英;郑英臣;方宏生;林彬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53/00 | 分类号: | F04B53/00;F04B4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兵;袁木棋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相 隔膜 泵用吸排腔 隔离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泄漏环型隔膜泵用吸排腔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无泄漏环型隔膜泵的吸排腔隔离机构是由转动体、隔舌和密封条三个零件组成。图1是原有的隔离机构在环型隔膜泵内的装配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其中a-泵外壳,b-转子,c-转轴,d-介质进口,e-介质出口,环型隔膜泵的工作原理是:转轴偏心转动,带动转子在泵腔内沿内壁蠕动,将介质从介质进口吸入,从介质出口压出;隔离机构的作用是将吸排腔隔离,其中的转动体可转动地装在转子槽内,隔舌可上下滑动地顶设在泵腔壁与转动体的隔舌槽之间,转子沿泵腔壁蠕动的同时,转动体也在转子槽内转动,隔舌既随转动体摆动,同时还在转子体的隔舌槽内上下移动。原有的环型隔膜泵的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位于泵体的上部,转动体的隔舌槽朝上,隔舌位于转动体的上方,隔舌的支承直径为10mm左右,隔舌上朝向出口流道一侧开有泄荷槽,隔舌下端与转动体之间形成隔离机构容腔,泄荷槽可供隔离机构容腔内的介质排出。这种机构存在的缺陷是:如果输送固液两相介质,固体颗粒由于自身的密度大,将会滞留在隔离机构容腔内,形成闭死容积,导致发生卡死现象,使泵无法正常运转,使得原有的环形隔膜泵只能输送液体介质;此外,停泵后,固体颗粒也很难清洗干净,即使有少量固体残留,泵再次启动时也会发生卡死故障;而且,隔舌支承直径小,在隔舌上面开了泄荷槽使得隔舌刚性变差,变形增大,密封性减弱,转动PV值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环型隔膜泵用吸排腔隔离装置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消除闭死容积,确保泵正常运转,同时改善隔舌支承受力状况与刚度,进而提高隔离机构的密封性,减少泄漏,提高流量与泵效的无泄露环型隔膜泵用吸排腔隔离机构。
一种固液两相环型隔膜泵用吸排腔隔离机构,包括转动体、隔舌、密封件,所述的转动体可转动地设置在转子槽内,所述的隔舌可上下滑动地套设在所述转动体的隔舌槽内,所述的隔舌与隔舌槽之间的空腔为隔离机构容腔,所述隔舌的外侧面与位于介质进口与介质出口之间的泵腔壁相抵,并通过所述的密封件与所述的泵腔壁液密封接触,所述的转动体槽口朝下地倒向设置,与倒向地设置在泵体下方的介质进口与介质出口配合,所述的隔离机构容腔位于所述隔舌的上方,所述的转动体在近介质出口一侧开有将所述隔离机构容腔与介质出口连通的泄荷槽。
进一步,所述隔舌的直径加宽至10-35mm。
进一步,所述的隔舌的外侧面上开有凹槽,所述的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的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为:转动体、隔舌连同泵体进行倒置,转动体的隔舌槽开口朝下,这样,进入隔离机构容腔内的固体介质由于自身密度大会自动排出,不会滞留在隔离机构容腔内形成闭死容积,可防止泵发生卡死现象。另外,加大隔舌支承的直径,取消隔舌上的泄荷槽,是为了提高隔舌的支承刚度。将泄荷槽设在转动体上近介质出口一侧,是为了便于转动体与隔舌之间的容腔内的介质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避免了闭死容积的产生,防止发生泵的卡死故障;(2)可用于输送固液两相介质;(3)隔舌刚性增强,隔离机构密封性提高,有助于减少泄漏,增加流量,提高泵效;(4)隔离机构容腔内不会滞留固液介质,减少清理腔体的过程,节省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原有的隔离机构在环型隔膜泵内的装配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原有的隔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原有的转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环型隔膜泵内的装配图。
图6是图4的B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隔舌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5-9:一种固液两相环型隔膜泵用吸排腔隔离机构,包括转动体1、隔舌2、密封件3,所述的转动体1可转动地设置在转子槽内,所述的隔舌2可上下滑动地套设在所述转动体1的隔舌槽内,所述的隔舌2与隔舌槽之间的空腔为隔离机构容腔4,所述隔舌的外侧面与位于介质进口5与介质出口6之间的泵腔壁相抵,并通过所述的密封件与所述的泵腔壁液密封接触,所述的转动体1槽口朝下地倒向设置,与倒向地设置在泵体下方的介质进口5与介质出口6配合,所述的隔离机构容腔4位于所述隔舌2的上方,所述的转动体1在近介质出口6一侧开有将所述隔离机构容腔4与介质出口连通的泄荷槽7,所述隔舌2的直径加宽至10-3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64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