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加热淬火真空气氛炉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78861.1 | 申请日: | 200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20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秦文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文隆 |
主分类号: | C21D1/63 | 分类号: | C21D1/63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瑾;王黎延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加热 淬火 真空 气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处理炉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自动加热淬火的真空气氛炉。
背景技术
金属工件的制程中,有时需导入不同的气氛气体在炉内热处理,以制成符合质量要求的金属制品。一般的热处理炉,当经高温加热后的工件进行淬火作业时,高温工件与淬火油会产生浓烟,现有的热处理炉在炉入口没有气密装置,所以产生的浓烟将会逸出并散布于整个工作环境中,造成工作环境的污染,尤其是当该浓烟具有毒性时,更是对工作人员身体的一大伤害。为减少淬火产生的浓烟,已有在炉入口开启前先行点火将浓烟烧尽的方法,然而该工法由于无法完全将淬火浓烟完全烧尽,当炉入口开启时仍会有少许的浓烟逸出,造成污染,此即为现有技术存在的最大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能避免环境污染的自动加热淬火真空气氛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加热淬火真空气氛炉,所述真空气氛炉主要包括有炉体,所述炉体内区隔有淬火区与加热区并连接设有气体控制装置及气氛气体控制装置,该淬火区具有贯通外部供欲进行热处理的工件置入的炉口,该炉口并以外气密门封闭,该外气密门则具有作为启闭的升降控制机构,淬火区下端设有淬火油槽,淬火区另设有用以将工件下降至淬火油槽内淬火的淬火升降装置,所述淬火区另设有用以将工件位移至加热区的第一位移装置;该加热区与所述淬火区间具有相通的通口,该通口并以内气密门封闭,该内气密门则具有作为启闭的升降控制机构,所述加热区上端设有高温炉,并设有用以将工件升至高温炉内加热的升降装置,所述加热区另设有用以将工件推回淬火区的第二位移装置。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借自动控制外气密门及内气密门的启闭、控制炉内所述淬火区及加热区的真空度及气氛气体压力平衡,及自动位移、上升、下降的加热、淬火,以自动完成热处理作业,具有避免炉内淬火产生的废气逸出所造成的工作环境污染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内气密门处于开启状态的主视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炉体
10 淬火区 100 炉口
101 外气密门 102 升降控制机构
103 油槽 104 淬火油循环装置
105 淬火油搅拌装置 106 淬火升降装置
107 第一位移装置
11 加热区 110 通口
111 内气密门 112 升降控制机构
113 高温炉 114 升降装置
115 第二位移装置
2 气体控制装置
3 气氛气体控制装置
4 载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前述目的,列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此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到的功效,获得更好的了解。
首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由图1及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炉体1,炉体1内区隔有淬火区10与加热区11,并连接设有气体控制装置2及气氛气体控制装置3,该淬火区10具有贯通外部的炉口100,该炉口100并以外气密门101封闭,该外气密门101则具有升降控制机构102作为启闭,淬火区10下端设有淬火油槽103,淬火油槽103设有淬火油循环装置104及淬火油搅拌装置105,淬火区10另设有淬火升降装置106,以将工件下降至淬火油槽103内淬火,淬火区10另设有第一位移装置107,以将工件位移至加热区11;该加热区11与淬火区10间具有相通的通口110,该通口110并以内气密门111封闭,该内气密门111则具有升降控制机构112作为启闭,加热区11上端设有高温炉113,并设有升降装置114以将工件升至高温炉113内加热,加热区11另设有第二位移装置115,以将工件推回淬火区10。
本实用新型操作方式(全自动操作)如下:
1、借升降控制机构102打开炉口100的外气密门101,置入欲进行热处理的工件(工件一般置于载架4上);
2、关闭外气密门101以封闭炉口100,启动气体控制装置2达到设定真空度;
3、启动气氛气体控制装置3,送入气氛气体达到设定压力平衡;
4、借升降控制机构112打开加热区11与淬火区10间的内气密门1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文隆,未经秦文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88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