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烹调采暖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6010.3 | 申请日: | 2008-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72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吕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志新 |
主分类号: | F24B1/183 | 分类号: | F24B1/183;F24B1/189;F24B1/193;F24B1/195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50222河北省鹿泉***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烹调 采暖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煤炉具,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烹调采暖炉。
背景技术
燃煤锅炉和燃煤炉具是一次性能源——煤的主要消耗设备。现有的民用烹调采暖炉多是在炉壳与内衬层之间形成夹层水套,回水管口和出水管口与水套相通,在炉壳下部设有炉箅和炉门。煤层在炉箅上方的炉膛燃烧室内进行燃烧,所放出的辐射热对水套进行加热。为使煤层充分燃烧,需要加大供氧量。其做法一般是用鼓风机向炉膛内吹风,这就造成炉膛中过剩空气量的大量溢出,其直接的损害:一是造成热能在在炉膛内不能被水套充分吸收,大量余热随烟气排出,浪费严重;二是排出大量烟气,加重了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污染小、热效率高的高效烹调采暖炉,以实现高效、环保和节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采暖炉,炉壳与内衬层之间形成夹层水套,炉壳上的回水管口和出水管口与水套相通,在炉壳下部设有炉箅和炉门,所改进之处是在炉壳下部接有进风管,在进风管上分别接有上吹风管和滴水管,在进风管内装有可调风门;在炉壳的上口设有环圈炉口,环圈炉口内有环腔,外接引伸管,在环圈炉口的内壁上开有吹风孔,引伸管的外端口与上吹风管的上端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的进风管外接鼓风机。当炉膛内的煤层燃烧后,通过鼓风机向进风管中吹风,并通过滴水管向进风管中连续滴水。水滴在风力的作用下通过进风管进入炉壳的下部并被雾化,然后随风上行,穿过燃烧着的煤层。由此,在炉膛中的高温环境中就会产生大量的水煤气。同时,与进风管相接的上吹风管又将鼓风机吹入的大部分的风量导引到炉壳上部的环圈炉口的环腔中,通过环圈炉口内壁上的吹风孔向炉口送入大量的含氧空气。这样,炉膛中不断生成的水煤气就会充分地燃烧起来。由于水煤气的充分燃烧,不仅将由此产生的第二个辐射热也同时传导给了夹层水套和炉口上方的炊具,使得煤炉的燃烧热值和热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而且,由于原有随烟囱大量排除的、炉膛中煤炭的可燃挥发份被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炉膛中的煤层就可不用过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省煤炭、节约能源的目的。经试用测试表明,本炉具加热5公斤凉水,2分钟即可烧开;燃烧10个小时,用煤60公斤,即可满足2000平方米建筑的当日供暖。
本实用新型在适当调节进风管中的可调风门的基础上,由于燃烧充分,因此可以实现无烟燃烧,由此还大大减少了烟气排放和环境污染,符合“节能减排”的大趋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高效烹调采暖炉的炉壳3与内衬层5之间形成夹层水套4,在炉壳3的背面设有回水管口18和出水管口20(图2),回水管口18和出水管口20均与水套4相通。在炉壳3下部的炉膛内装设有炉箅7,炉门17装在炉壳3正面下底部的开口上(图2)。图1中,在炉壳3的下部接有进风管10,进风管与炉壳相接处的进风口16开在炉箅7的下方(图2)。在进风管10上分别接有上吹风管11和滴水管12,在滴水管12的上管口处可配接水管和水龙头。在进风管10内装有一个可调风门9,用以调整和分配进风量。在炉壳3的上口装有一个环圈炉口1,在该环圈炉口1内有个环腔,环圈炉口外接一段引伸管1a,在环圈炉口1的内壁上开有多个吹风孔13,引伸管1a的外端口与上吹风管11的上端口相连通。这样,从进风管10进入的风量就可以通过上吹风管11和环圈炉口的引伸管1a,再从环圈炉口1的内壁吹风孔13上吹入炉口内,供氧助燃。
图2中,本实用新型可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内衬层5的后上方设置一个排烟管19,排烟管19的上口接在炉壳3上;在炉壳3的排烟管上口处设置有顶接架22,顶接架内装有盖板23,顶接架的外部接有外接管头21。外接管头21用以连接烟筒;顶接架内的盖板23可用火钩予以钩拉。不用火时,可以钩出来盖住炉口进行封火,同时闪开排烟管上口,使煤气外排;用火时,就可以盖在排烟管的上口上,使火力集中在炉口上。
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一个固定的炉箅,为提高效能,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将炉箅7通过连接轴与炉壳3相接,在炉壳外部有摇柄6与炉箅的连接轴相接,在炉箅7的顶面设有若干直立的拨杆8。这样,用手摇动摇柄6,即可通过炉箅7顶面的多个拨杆8对烧结后的煤层进行拨动,从而实现顺利清灰,免除了在炉口上方用火柱捅煤的灰呛操作。
本实用新型可在炉壳3的侧壁开出一个通向炉膛的加煤口15,在加煤口外接有炉门14。这样就可将环圈炉口1做小,使炉膛的瓮形结构更有利于水煤气的产生和燃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志新,未经吕志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60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