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下多路气泡型增氧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4881.1 | 申请日: | 200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73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建;刘连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玉建;刘连江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C02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10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气泡 增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养鱼池用增氧机,特别涉及一种水下多路气泡型增氧机。
背景技术
在人工养殖的鱼池的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密度较大,水中的含氧较低,在鱼池中普遍存在缺氧现象,必须进行必要的增氧。目前,普遍使用在鱼池中增设增氧设备给池塘中的水进行增氧,点式集中增氧装置较常用,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增氧均匀性较差,增氧效果不佳,在增氧机附近因压缩空气供给过剩而外溢,离增氧点较远处,氧气得不到增补。另外,点式增氧装置电机用电线放入水池中,容易造成不安全事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再有,点式集中供氧装置的投入大,维护使用要求较高,经济性较差,不易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缺陷,提供一种水下多路气泡型增氧机,它可以给鱼池均匀供氧,同时安全可靠,投入小,维护使用方便,经济实用,易于推广普及。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水下多路气泡型增氧机,其特征是:包括若干个相互连接的输氧管单元和若干个相互连接的供氧单元,所说的供氧单元包括高压气管、纳米管和磁珠,在纳米管的两端分别连接高压气管,磁珠套装在高压气管上,输氧管单元的侧壁设有出气孔,供氧单元的首端高压气管连接该出气孔,并与输氧管单元相通,供氧单元的末端高压气管伸向岸边,并被放置在岸上,其末端密封塞有堵头,输气管单元的末端亦密封塞有堵头。
所述的输氧管单元的两侧壁均匀设有出气孔。
所述的输氧管单元与罗茨风机间通过散热管连接。
所述的罗茨风机与散热管间通过止回阀连接。
所述的输氧管单元采用PVC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输气管为PVC管,降低成本,选用纳米管均匀出气,确保供氧单元在水中不被堵塞,氧气从纳米管中冒出,向池塘内均匀供氧,所需配备的动力较小,增氧效果理想。
2、电线全部在岸上,不会与水接触,消除漏电而产生的恶性事故。
3、成本低,节能节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水下多路气泡型增氧机,在米×米的鱼池内放置组PVC材质相互连接的与鱼池等长的输氧管单元3,输氧管单元3的首端连接钢制散热管6,散热管6通过单向止回阀7与放置在岸边的连接电机1的空气压缩机2连接,输氧管单元的末端密封塞有堵头5,输氧管单元3的两侧壁均匀设有出气孔11,鱼池内放置有组供氧单元4,每个供氧单元4包括高压气管8、纳米管9和磁珠10,在纳米管9的两端分别连接高压气管8,磁珠10套装在高压气管8上,供氧单元4首端的高压气管8分别连接输氧管单元两侧壁均匀设置的出气孔11,成非字形排列,并与输氧管单元3相通,供氧单元末端的高压气管8伸向岸上,并被放置在岸边,密封塞有堵头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玉建;刘连江,未经刘玉建;刘连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48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书架
- 下一篇:掺硼金刚石电极电解离子水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