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清除钻孔或圆管内孔毛刺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4763.0 | 申请日: | 200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32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顾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斯石油工具(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9/04 | 分类号: | B23D79/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素琴 |
地址: | 300451天津市塘沽海洋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除 钻孔 圆管 毛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理装置,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清除钻孔或圆管内孔毛刺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对于钻孔或圆管内侧的毛刺或沉积物,基本上都是采用外径等于其内径的通径规进行清理,这种清理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清理目的,但却存在如下缺点:
(1)不能完全清除钻孔或圆管内侧的硬质毛刺;
(2)清理效率低,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叶片泵或叶片马达的工作原理而设计的清除钻孔或圆管内孔毛刺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清除钻孔或圆管内孔毛刺的装置,包括气泵、通过通气管连接所述气泵的气动马达、以及与所述气动马达的驱动端相连接的旋转刀座,所述旋转刀座的端面上圆周均布安装有刀片的刀架,所述的刀片与所述的刀架通过镶嵌轨道构成滑移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能够完全清理钻孔或圆管内侧的毛刺、硬质毛刺、以及其它沉积物;
(2)清理效率高,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由图1、图2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包括气泵、通过通气管与所述气泵连接的气动马达以及旋转刀座;所述通气管1的一端连接气动马达2,所述气动马达2的驱动端连接旋转刀座7,所述旋转刀座7的端面上圆周均布刀架3,所述的刀架3上通过定位螺丝5和定位片6安装有刀片4,所述的刀片4通过镶嵌轨道与所述的刀架3构成滑移副并可以沿所述刀座3上的轨道径向移动。
所述刀架3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置,本实施例中设置为3个。
本实用新型基于工程机械中常用的叶片泵或叶片马达的原理设计,采用了在定子内安装一个转子并在转子上安装多个可伸缩叶片的构成方式。在具体设计中,所述的旋转刀座7相当于转子,所述的刀片4相当于可伸缩叶片,被清理对象相当于定子。相当于转子的旋转刀座7可在所述气动马达2的驱动下旋转,从而带动圆周均布于所述旋转刀座7端面上的刀架3旋转,并使镶嵌于所述刀架3上相当于可伸缩叶片的刀片4随其转动而外伸。
如此设置的技术效果是:当所述的旋转刀座7处于不旋转状态时,所述的刀片4隐藏在所述刀座3的镶嵌轨道内,整个装置外径较小,可以进入钻孔或圆管内孔;当所述的旋转刀座7处于高速旋转状态时,所述的刀片4会在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其与所述刀座3相契合的镶嵌轨道径向外伸,从而使装置的外径扩大,并达到清除钻孔或圆管内孔毛刺和沉积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具有很好的清除效果,解决了用常规方式清理油管或套管钻孔时留下的毛刺的若干不足;
(2)提高了毛刺清除效率,可以大量节省人力与时间,并轻松达到高质量的生产标准,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3)高速旋转刀片的设置,不仅可以快速清除圆管内一般的毛刺或沉积物,还可以对原来使用通经规不好清理的硬质毛刺进行清理。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性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进行种种形式的或细节的修改。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设计宗旨的情况下,任何人作出的任何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宗旨的修改,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斯石油工具(天津)有限公司,未经诺斯石油工具(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47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