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泵恒压中央吸尘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4680.1 | 申请日: | 200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37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阳光北方自动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5/38 | 分类号: | A47L5/38;A47L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宏祥 |
地址: | 300112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泵恒压 中央 吸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央吸尘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多泵恒压中央吸尘系统。
背景技术
中央吸尘系统是根据单台吸尘器发展而形成的,人们在使用吸尘器对作业区进行清洁时,发现吸尘器工作效率高、清洁且无二次污染等诸多优点。但对于大面积的工作车间来说,单台吸尘器的功率不能满足要求,来回移动吸尘器不仅费工,同时也受电源线、吸尘管约束;所以后来人们将吸尘机固定在某一个地方,把吸尘器的吸尘管道连接到车间需要吸尘清洁的多个区域,吸尘清洁时只要将吸尘工具与吸尘管道连接,打开阀门即可吸尘。但是这样一个人进行清洁作业的工作效率较低,后来人们采用改进吸尘管道、增加吸尘主机的功率,加大主机的抽风量;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进行吸尘清洁作业同样的车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清洁工作,这样中央吸尘系统就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中央吸尘系统主要运用于工业企业生产车间的粉尘清扫、粉尘回收、废料清理、设备保养等等的除尘作业中。目前的中央吸尘系统采用一台大功率的真空泵作吸尘动力主机,它的真空度和抽风量都能满足中央吸尘网路中所有的吸尘口同时开启时吸尘作业所需要的风压、风量;从表面看来,可以提高整个吸尘作业的工作效率,实际这类中央吸尘系统存在较多缺陷:1、众多吸尘口同时进行吸尘作业,需要众多人员进行操作,否则会造成能源的严重浪费;2、在吸尘作业人员较少时,中央吸尘系统仍需所有吸尘口全部打开,满负荷运行,造成能源的浪费;3、因功率较大不利于频繁启动;4、在特定的工作中不能半负荷(只提供所有吸口中的其中几个吸尘口吸尘作业的风量)状态运行;5、如果中央吸尘系统的真空泵一旦出现故障整个中央尘系统就会无法进行吸尘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节约能源的多泵恒压中央吸尘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多泵恒压中央吸尘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控制系统、动力主机、除尘过滤塔和吸尘管网,所述动力主机包括至少两台相互并联的真空泵。
所述吸尘管网的吸尘口安装有吸口阀,所述吸口阀设置有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的传感器。
所述真空泵有三台
所述真空泵的抽风口中安装有止回阀。
所述真空泵是环形真空泵。
所述除尘过滤塔的过滤材料的过滤精度在3μm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吸尘动力主机采用多个不同功率或相同功率的真空泵组成,所有真空泵的功率总和相当于现有中央吸尘系统的一台真空泵的功率,能使指定吸口的压力不随开口数量的变化而变化,保持相对恒压,吸尘效率、效果极佳;同时又能在开口数量少时,根据开口数来调整哪几台真空泵开启和真空泵开启的台数,以满足每个吸口风压风量即可,这样就无需所有的真空泵都要开启,以达到节能的作用。采用闭回路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每一个吸尘系统的工作特性来选用、搭配真空泵的个数、功率数、抽风量及真空负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控制系统,2、信号线,3、动力电缆,4、排风口,5、动力主机,6、止回阀,7、除尘过滤塔,8、吸尘主管,9、传感器,10、吸口阀,11、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多真空泵恒压中央吸尘系统,是基于吸尘器和中央吸尘系统发展开发的新型中央吸尘系统。该系统在吸尘作业过程中不同于家用吸尘器的是:无电源线、远离噪音;它是用较长的管网和多个吸尘点来完成吸尘作业的;它的真空吸尘动力不同于一般的中央吸尘系统,一般的中央吸尘系统是采用单台真空泵作吸尘动力主机,吸尘点也不能超过2~3个。本系统采用多台真空泵作真空吸尘的动力机组,在吸尘作业中根据吸尘点的使用个数,在中央控制系统的驱动下,或独立运行或组合运行以满足吸尘作业的需要,多泵中央吸尘系统是一种较为典型的闭回路控制系统,采用人机界面与PLC相结合,设计有过电流、过温度、缺相等多个故障探测传感,能够十分有效地保证中央吸尘系统连续正常运行。
请参见图1,多泵恒压中央吸尘系统的基本构成:
动力主机即真空泵机组5;
除尘过滤塔7;
控制系统1;
吸尘管网。
分类说明如下:
真空泵机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阳光北方自动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阳光北方自动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46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电缆中间端头支撑架
- 下一篇:采用单闪LED作控件的多用途闪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