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带电源的可移动式海水淡化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4490.X | 申请日: | 2008-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09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朱孟府;王海燕;宿红波;游秀东;刘红斌;马军;王济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C02F1/32;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镇华 |
地址: | 30016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移动式 海水 淡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水淡化机。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的摇篮,淡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将海水和苦咸水淡化为饮用水,已成为解决沿海地区和岛屿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海岸线长、岛屿多,海上作业活动和海岛生活对淡水和淡化装置需求日益增多。
目前,实用的海水淡化方法主要包括多级闪蒸、多效蒸发、膜分离技术。反渗透膜分离技术具结构简单、体积小等优点,随着相关技术开发和膜组件性能的提高,逐渐成为国内外海水淡化领域普遍采用的方法。采用反渗透技术的大规模海水淡化设施通常固定于陆地上,不能满足分散需求的需要;中小规模的可移动式装置也要固定于车上或船上,需要外接电源或外输动力,体积较大,机动性差。专利200320125776.3提供了一个固定于集装箱内的中小型一体化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该装置需要车载和外接电源,且体积较大、机动性差。专利200420029055.7提供了船体上的海水淡化装置,其淡化装置设置于船体上,能在各岛间自由移动,但不能上岸使用。专利99109230.9提供了一种固定式的小型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器,其高压泵直接由船上的动力柴油机通过皮带传动轮带动,虽带有动力输出单元,但离开船只便无法使用。专利02200724.5提供一种便携式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其动力装置为柴油发动机,给水泵提供动力,但在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无法使用。此外,还有使用人力操作的海水淡化方法及装置,但运行效率不高。
现有的膜法海水淡化装置通常安装于船上或固定设置于陆地上,体积大、成本高,机动性差,且需要外接电源或外输动力,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中小型便携式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虽然重量轻、体积小、移动方便,但运行效率低、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结构紧凑、体积小、机动性高、自带电源的可移动式海水淡化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水淡化机在有外接电源时可正常使用,在无外接电源时可起动自带的发电机,该机可淡化海水,也适用于对苦咸水的淡化处理,是一种应急的淡水制备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带电源的可移动式海水淡化机,包括框架、设置在框架底部的脚轮,还包括增压泵、精密滤器、高压泵、反渗透单元、发电机,紫外线消毒器,所述增压泵与精密滤器的入水口相连,精密滤器的出水口通过高压泵与反渗透单元相连,从反渗透单元出水口产生的处理后的水经过紫外线消毒器的消毒后由净水管流出,所述增压泵、高压泵分别设置有能与发电机相连的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自带电源的可移动式海水淡化机,在框架的底部最好还设置有梯形支架,在梯形支架的一侧安装有可折叠把手。在反渗透单元与高压泵之间最好还设置有回流阀。
与以往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所述海水淡化机采用机电一体化框架设计,整机结构紧凑、体积小;
2、框架底部的梯形支架和定向脚轮的合理设计,满足了操作运行时稳定性要求,同时具有一定的机动性;
3、自带发电机的海水淡化机在有无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均可使用;
4、采用反渗透脱盐和终端紫外消毒工艺可确保产水水质符合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净化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带电源的可移动式海水淡化机主视图。图中标号:
1、梯形支架 2、脚轮 3、增压泵 4、进水压力调节阀 5、发电机 6、把手
7、精密滤器 8、操作压力表 9、进水压力表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带电源的可移动式海水淡化机俯视图。图中标号:
10、高压泵 11、回流阀 12、操作压力调节阀 13、反渗透膜组件 14、紫外线消毒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自带电源的可移动式海水淡化机采用机电一体化设计,主要由淡化系统、动力系统和压力指示系统组成。淡化系统包括预过滤单元、反渗透脱盐单元及终端消毒单元,动力系统包括增压泵、高压泵及发电机,指示系统包括进水压力指示和操作压力指示。其基本净化流程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44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滗水设备
- 下一篇:双级伸缩内置油管支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