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冬季不用烧煤取暖节能日光温室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2820.1 | 申请日: | 200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38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卢明春;李志敏;齐瑞锋;吴光华;王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9/24;E04B1/76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戚 欢 |
地址: | 130021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冬季 不用 取暖 节能 日光温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室技术,是一种适合于东北中部地区使用的冬季不用烧煤取暖节能日光温室。
背景技术
东北中部地区具有独特的日光资源优势,日照百分率一般地带都在60%以上,有的地带甚至高达80%。多年来利用这一优势,大量地发展了春秋温室,但还没有研究出冬季不用烧煤取暖的节能日光温室。由于气候寒冷,每年的12月到来年2月,数以万计的温室大部分闲置封闭,停止使用。少部分冬季必须使用的温室(如桃树温室、种植西红柿和黄瓜的温室),依靠大量烧煤增温维持运行。燃煤产生废气和烟尘,污染环境,浪费能源。
发明内容
为解决冬季大量普通温室闲置封闭和燃煤温室污染环境及浪费能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合于东北中部地区使用的冬季不用烧煤取暖,即可以进行叶类菜生产的节能日光温室。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设计了一种冬季不用烧煤取暖节能日光温室,其整体为前屋面长、后屋面短的构型,其中一侧为墙体,由双黏土砖墙和双苯板构成;墙体的相连处为高温区通风窗;其中另外一侧由五层塑料薄膜、钢制桁架及外保温草帘构成;其中温室内底部由板块沟、地中热交换系统构成。
所述的地中热交换系统是一个密闭的空气储放系统,主要由主风机、热风管道、集热室、散热管、热帽组成,所述的五层塑料薄膜包括第一层膜为采光膜,第二层膜为屏蔽膜,设在温室前部低温区,第三层膜为保温膜,分设在温室内中、后部,为活动式内膜,第四层膜为防潮膜,在后坡屋顶内部设置,第五层膜为防寒膜,在后墙外设置,所述的墙体设有水泥防水层,所述的外保温草帘一侧设有卷帘机,所述的温室方位角为正南偏西10°度,前屋面采光角为26°左右,温室前部屋面角为:30°-50°,中部为25°-30°,后部为10°-15°。越冬温室跨度为8米,高度为3.4米,长度为45米,桁架间距1米~1.2米。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温室采用前屋面长、后屋面短的构型,温室方位角度方面的设计等,通过对日光温室剖面几何参数及采光面形状进行优化,可以使总进光量和平均透光率达到最佳水平。越冬薄膜层数设计为五道使透光作用不变,增加了保温、屏蔽、防潮和防寒功能。关于多重空气膜冷热风阻尼温度调控系统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温度和空气养分,阻挡空间冷空气直接进入,排出潮湿空气。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成本低、环保、保温节能效果好,便于在北方冬季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温室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卷帘机,2.塑料薄膜,3.钢制桁架,4.外保温草帘,5.高温区通风窗,6.水泥防水层,7.板块沟,8.地中热交换系统,9.黏土砖墙,10.苯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温室总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温室采用前屋面长、后屋面短的构型,温室方位角为正南偏西10°度,前屋面采光角为26°左右,温室前部屋面角为:30°-50°,中部为25°-30°,后部为10°-15°。越冬温室跨度为8米,高度为3.4米,长度为45米,桁架间距1米~1.2米,以上结构通过对日光温室剖面几何参数及采光面形状进行优化,可以使总进光量和平均透光率达到最佳水平。
可开闭内保温系统:我们所设计的内保温系统骨架,骨架前部与外骨架形态一致,内外骨架间距10CM,保温幕在内外骨架之间收放,同时由内骨架承担植物吊重。由于内骨架是拱型的,下部没有任何的支撑,所以为保证骨架受力的稳定性将其设计成立体三角形钢制桁架3,每排支撑架之间间距6.4米,为保持水平方向整体的稳定性,故水平横梁也采用立体三角形钢制桁架3,吊线吊于其上。钢骨架材料为热浸镀锌钢管、钢筋。本设计,由于中间无任何立柱支撑,不影响温室内耕种及土地的利用面积。为不影响采光,支撑架之间间距高达6.4米,同时骨架承担植物的吊重,解决了温室内吊蔓的问题。
多重空气膜冷热风阻尼温度调控系统的作用:调节室内空气温度和空气养分,阻挡空间冷空气直接进入,排出潮湿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未经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28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美洛西林酸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5-氯磺酰异酞酰氯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