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明桥面中线测控仪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2161.1 | 申请日: | 200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14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孙凤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凤东 |
主分类号: | E01B35/00 | 分类号: | E01B35/00;G01C9/2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纪 尚 |
地址: | 131000吉林省大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桥面 中线 测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修建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在修建铁路桥测量工具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对铁路钢桥的桥面结构进行更新改造施工及日常维修养护作业中,由于测量控制问题,经常导致桥梁偏心、轨向不良等病害,致使列车在通过该桥时晃车,旅客舒适度下降,同时加剧桥梁荷载,主梁在长期使用中受力不均衡,不能处于正常的承载状态,影响桥梁稳定,威胁行车安全。因此,改进测量控制方式,对于提高桥上施工质量,保证桥梁安全和列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在此类施工中采用的测量控制方法主要是经纬仪(或全站仪)测控法。该方法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
1、由于经纬仪侵入铁路建筑接近限界,影响行车,因此需要在封锁时间内使用,占用封锁时间。
2、由于明桥面结构特点限制,造成经纬仪视线不能直接瞄准测点,护轨阻碍轨距测量等困难,测量误差大,精度偏差达±35mm,导致桥梁偏心和轨向不良病害;
3、由于桥上施工作业面狭窄等原因,该方法易受人员机具干扰,影响精度及施工进度;
4、施工中经纬仪要经常进行复核,需换算轨底坡、轨头宽度、轨底宽度等数据,程序繁琐;
5、需要技术人员多,至少需要4人配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
提供一种快速、准确测量使用的铁路明桥面中线测控仪。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在基座的中心线处固定有标尺,标尺的工作边铅垂于水平面,在基座的水平台设有整平螺旋,水准管、水准泡,在基座的侧壁设有固定螺旋。
标尺与基座通过三角支撑得到加强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测控精度高,精度偏差可控制在±5mm;
(2)不侵入铁路建筑接近限界,因而不影响行车;
(3)不占用封锁时间,不易受施工干扰;
(4)在钢轨顶面及以下16mm范围内直接测量,高度可调,便于现场掌握,省略了轨底坡、轨高等多个换算步骤,避开了护轨等障碍。
(5)两名技术工人即可完成全部操作,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3所示,其中:1是标尺、2是基座、3是支撑、4是整平螺旋、5是水准管、6是水准泡、7是固定螺旋、8是钢桥横梁。
标尺1垂立于基座2中间,并通过支撑3获得固定,通过水准管5和水准泡6观测水平,通过整平螺旋4和固定螺旋7调整固定在钢桥横梁8上。
本实用新型每两个为一组,间隔一定距离配合使用。
(1)、基座2的作用:
固定仪器,同时保证一边与横梁8中心线一致,另一边与线路中心线一致,并通过上面的整平螺旋4、水准泡6、水准管5确保其顶面处于水平面;
(2)、标尺1的作用:
对准测点,工作边铅垂于水平面,固定高强尼龙丝;
(3)、支撑3的作用:
固定标尺和基座,确保标尺1在横梁中心线方向与基座2互相垂直,便于取放搬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凤东,未经孙凤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21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